正文

《怅望山河》鄱阳湖的纠结之二:要不要建“闸坝”?(3)

怅望山河 作者:朱幼棣


该经济区包括鄱阳湖平原及周边38个县市--鄱阳湖区以江西省三分之一面积、近一半的人口,创造了江西省三分之二的经济总量。其湖体是核心保护区,湖滨是控制开发区。

没有想到,江西省在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发展战略后不久,即连年陷入了无水的窘境。“三峡水库达到正常水位175米的目标,是分期实现的。在2003年、2006年分别蓄水到135米、156米。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在每年蓄水过程中,都使下游出现罕见的低水位,因而使长江中下游出现连年干旱。”(范晓:《通江湖泊的旱与涝》,《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7月)

官方数据显示,仅2007年大旱,鄱阳湖沿湖地区100余万人口饮水困难,600万亩农作物受旱。 2010年9月15日,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上游蓄水的同时,包括鄱阳湖在内的中下游江湖水位一路下跌,比往年提前40天进入枯水期。10月25日,与鄱阳湖邻近的长江安徽省安庆段水位为6.80米,比历史同期低4.25米,这是该江段近30年来的最低值。有专家认为,“流域旱情加上三峡蓄水,使鄱阳湖问题突然放大”。 也许鄱阳湖迟早要面临彻底干涸的危险。但未想到,它会如此早早地进入轮回的预演。--2011年5月,莺飞草长的江南时节,鄱阳湖水面缩小至常年的十分之一,逼近完全干涸。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湖区旱情,促使江西下决心推进筑坝工程。然而,江西省“湖控工程”方案甫一出台,来自体制内外的争议声不断。尽管当地官方一再表明建坝有利于留住水源、保护湿地环境,但部分人士担忧,建坝会影响水质,并会进一步恶化湖区日渐褪色的生态环境。

2011年1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委托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的鄱阳湖工程“六大课题”通过了评审。

2011年6月2日,长江中下游大旱进入最后的严酷时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鄱阳湖视察旱情。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向总理提出,希望中央尽早批准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称这是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和生态工程。(《鄱阳湖工程上不上马》,《瞭望》周刊,2011年6月)

实在事关重大。温家宝总理没有正面答复。

——截流平川,看似容易,其实不然。

不是有三峡公司等一再义正词严地声明,长江三峡工程与下游的干旱,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的低水位无关么?天不变,道亦不变--那只是几百年一遇的气象原因,为什么要建“湖控工程”?

可是,严峻的现实不容回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