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强国之路与尚武精神
唐太宗的上台,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贞观时代”。短短几年时间,大唐帝国便焕然一新,国力蒸蒸日上,很快取代突厥汗国,一跃成为第一强国。
这其中的奥秘何在?李世民与他的政府,在这几年时间内,到底做了些什么呢?我们还是简单地回顾一下大唐帝国在这几年内,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吧。
首先是经济上的强大。
中原农业经济与周围的游牧经济相比,有着更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和平的年代。李世民登基之后,当即免除关内及蒲州等六州两年的租调,其余各州免除租调一年,此项政策大大刺激农业之发展。对于受突厥人入侵破坏严重的地区,政府按照家庭人口数量的多少,发放赈济品;对于受封为王的皇亲国戚,大大降低其封邑的标准,以减轻当地农民的负担,李世民对此的说法是:“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政府倡导节俭,李世民也对群臣说:“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史载,长孙皇后“正位中宫,务崇节俭”,为宫廷树此风气。
在李唐政府的努力下,受战争破坏严重的经济很快复苏,先进的科技水平以及广阔的土地与众多的人口,使得大唐帝国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突厥汗国。
大唐帝国在制度上的建设可圈可点,制度的优越性是帝国保持活力、并使得国力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
在前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唐王朝进行吸收与改进,在制度建设上堪称集以往之大成。其政治设计之构架,很多方面可以媲美于近代政治制度,即便以今人的眼光视之,仍然不失其精巧与睿智。
在大唐帝国政治构架中,除了皇帝无上的权力之外,国家权力集中于“三省一台”。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与中书省。这三省的职能大概是这样的:中书省制定法令,即立法机构;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则执行法令,相当于国务院。一台为御史台,其重要职责是对百官的失职及犯罪进行弹劾,行使监察权。“三省一台”的核心乃是一种立法、审查、行政、监察四权分立。
“三省”的权力相互独立,且相互制衡。尚书省不得违反中书省制定的法令,中书省的法令又必须受到门下省的审查,门下省也不能在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下推翻中书省的提案。一般说来,朝廷的制敕法令,是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草,中书舍人共有六名,其意见也不一定统一,因此各人可将不同意见另呈,并签署姓名,提交给上级中书侍郎;中书侍郎审查后提出意见,提交给中书省的负责人中书令。中书令最后拍板,然后将草案提交给门下省,由门下省的工作人员逐一审查,提出反驳的意见。一旦门下省驳议,则中书省需将此草案相关部分再讨论定夺,然后复交由门下省再审,这个称为“驳议制”。同时,国家之大政方针,经常由三省高层官员共同开会商议决定,这既是一种权力上的制衡,也是政策制定上的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