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学习不好,这也没什么,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大老粗,比如善于驭臣的刘邦和喜欢哭鼻子的刘备。荫昌后来的成就自然达不到刘邦那些人的级别,但对他这个学习不努力、资质平平的人来说,能被后来的历史记住已经很不错了。
荫昌没有足够的才气,但绝对有足够的运气。他从京师同文馆毕业后被派往奥地利学习陆军,幸运的是他与德皇威廉二世(时为太子)分在同一队,更重要的是,他们俩很对脾气,平时相互之间说话都是以“老子”自居。不过,令人想不明白的是,像荫昌这种连德文都说不利索的人究竟是怎么和威廉二世交流感情的。
正因为交了这么一个朋友,以后清政府与德国之间很多关系往来都少不了荫昌的身影。光绪十一年(1885)6月,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创办天津武备学堂,荫昌出任翻译教习,他向李鸿章建议,由他介绍返聘德奥武官(估计都是以前的同学)数人来华任教习。因为推荐有功,故以候选知府任提调,后来又屡经褒奖,继补道员,升至武备学堂总办,其德文水平这才得到很大提高。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这一年冬天,李鸿章以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荫昌为随员。联军统帅瓦德西(德国总参谋长)与荫昌在德国的时候就曾认识,他知道荫昌与德皇的关系,所以很给他面子。荫昌在议和期间来回斡旋,有没有效果不知道,但确实挺耗费体力的。最后,经过李鸿章和荫昌他们的共同“努力”,空前巨额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的《辛丑条约》签订,从此中国开始正式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我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在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思想里,有这样的结果简直是喜出望外,李鸿章、荫昌自然就成了大大的功臣。清廷授荫昌为侍郎衔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副司令),加头品顶戴。
随后,荫昌借助自己与德皇的私人关系,于1901年7月17日被清廷任命为驻德公使,8月8日兼使荷兰。荫昌任德国公使期间,天高皇帝远,无人约束,经常与威廉二世在德皇宫廷饮酒寻欢,不谈国事谈私事。宣统二年(1910)2月,溥仪胞叔载涛到德国考察陆军,德皇威廉二世对载涛甚为优待,派载涛临时充任禁卫军第四团团长,还特给德国皇族颈饰徽章,面子给得十足。而所有这些,很大程度上全赖荫昌还在柏林的原因。
因此,能交一个像威廉二世这样拉风的朋友,一个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