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前言(2)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 作者:庄福龄


毛泽东作为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明确地为中国革命提出一条理论创新的思想路线,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在实践中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费尽心血。从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成果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是一场反革命围剿和革命反围剿的艰苦斗争。面对大革命的失败,如何看待这种形势,如何坚持继续斗争,马克思主义所总结的理论教训是极为深刻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时期,就在剖析社会革命规律的基础上,把革命编年史上每一个较为重要的篇章概括为“革命的失败”,要求人们用历史辩证法来解剖失败所带来的积极因素,指出革命的失败并不能改变产生革命的客观条件,也不能解决产生革命的矛盾,他们认为“陷于灭亡的不是革命”,而是“革命前的传统残余”①失败能使人们在痛苦和流血牺牲中认识旧事物,摆脱旧事物,这绝不是在胜利和欢欣的情况下能办到的。因此马克思做出了这样的论断:“革命的进展不是在它获得的直接的悲喜剧式的胜利中,相反,是在产生一个联合起来的强大的反革命势力的过程中,即在产生一个敌对势力的过程中为自己开拓道路的,只是通过和这个敌对势力的斗争,主张变革的党才走向成熟,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党”②。

“失败为成功之母。”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就是从失败中认识国情、开辟道路、走向成熟的。但是,领会列宁的思想,走向成熟的境界并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

当时的毛泽东虽然作为一方代表参加了建党活动,但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论资历和学历,他不如陈独秀,论背景和靠山,他同深受共产国际赏识的王明也无法相比。他“人微言轻”,既难以纠正党的领导人在路线方针上的错误,也无力使自己的正确主张为全党所采纳。他在党的“五大”提出的加强土地斗争和农民运动的决议案,未经讨论、审议就被搁置起来了。但他却具有当时领导人所欠缺的品质与优点,他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有较深了解,他一不靠地位和权势,二不靠物质和财富,三不靠拉帮结派和投机取巧,而是踏踏实实地研究中国国情,踏踏实实地凝聚群众、扩大影响,靠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他从建党后不久的一九二三年开始,就和农民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当革命重点转入农村以后,他又以身示范地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为创建农村根据地、开辟全国胜利的道路而贡献出最宝贵的年华。可以说,毛泽东不愧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