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前言(4)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 作者:庄福龄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①也是他面对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预告,是他作为伟大革命家博大胸怀的抱负和理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的最后是这样说的:一是回顾全国胜利的历史只有二十八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早就说过,民主革命只是中国革命的上篇和序幕,还不是高潮;二是胜利容易使人骄傲,因为胜利,党内骄傲情绪可能生长,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可能有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三是从根本上说,改变世界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在全国解放后的生活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①如何解答上述问题,如何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中国人民期盼的社会主义,特别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索和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创新成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②民主革命的胜利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翻开的一段新篇章。

作为民主革命领袖的毛泽东把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视为“进京赶考”,视为历史对党的考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伸和发展来看,既要坚定不移地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贯原则不能丢,同时又要结合中国国情,力求减少革命胜利所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可树敌太多,不要四面出击。“就是那些唯心论者,我们也有办法使他们不反对我们。他们讲上帝造人,我们讲从猿到人”①总之,“全党都要认真地、谨慎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可以说,我们党在过渡时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间虽有曲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缺点,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基础上,毛泽东思想最集中、最有深远意义的成果,是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他的贡献在于此,严重错误和由此而形成的历史悲剧也在于此。毛泽东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色是对的,而轻率地发动全国“文革”来解决问题,则完全背离了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和特有的优势,是完全错误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