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唯物史观的复杂内涵与论证逻辑(3)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 作者:庄福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随着施蒂纳的思路,“考察”了“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古代人”及其与事物世界的关系、“古代人”向“近代人”的转变以及“近代人”的真实际遇和未来取向。他们认同费尔巴哈的一个观点,即“在古代人看来,世界是真理”,并且解释说,这句话的要旨是说,古代人是通过对其生活世界的真实状况及发展作实际经验的考察来理解世界以及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这样,世界的存在、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古代人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前提乃至归结和说明,一句话“世界就是真理”。无独有偶,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也引述了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但同时指出,“费尔巴哈??忘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补充:这种真理就是古代人力求洞察它的非真理性而且最后的确洞察到了的真理。”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施蒂纳的这一观点进行评论的时候,一直用“乡下佬雅各”②代替对他的称谓,意在指明施蒂纳完全不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理解历史,“是从事物的哲学尾巴上来抓一切事物的”,他把古代世界变成后来的关于古代世界的意识,两相对照,就可以从唯物主义的古代世界一跃而转到近代的宗教世界,于是立刻就有“上帝的话”来与现实的古代世界相对立,就有处于现代怀疑家状态的基督教徒来与处于哲学家状态的古代人相对立。

就真实的历史而言,由古代到近代的过渡,由古代人到近代人的转变,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和坎坷啊!这期间充满民主对强权的反抗、智慧与愚昧的斗争,渗透着数不尽的眼泪、鲜血甚至生命。马克思、恩格斯列举了诸如苏格兰等地出现的“羊吃人”的现象、卡培王朝的成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基佐参加政府等决定近代西方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和政治变故。这些都是考察近代社会不能忽略的过程和环节。至于作为近代西方社会重要产物和后果之一的基督教的产生、演变及其影响,更是必须结合时代变迁及其引发的社会心理革命的实际,予以切实的理解和剖析。然而,这一切在施蒂纳的笔下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他采取了虚写和忽略地方式进行处理,先是引用了《哥林多后书》中的一段话:“若有人信基督教①,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②,于是这种漫长的过渡和艰难的转变就轻易地完成了,真实的古代社会及其发展在他的叙述中没有任何影子,对那些重要事件他根本没有理会,都忽略掉了,就是他比较看重的基督教作为神的精神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他也只字未提。他仍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古代人与近代人的分野和差别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