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唯物史观的复杂内涵与论证逻辑(2)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 作者:庄福龄


然而,对于一种复杂的思想体系而言,只根据对其基本观点的概括乃至仅仅凭借对一个抽象的概念、名词的推断还不足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原初的形成过程以及与现实曲折的关联程度。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深化还需要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序列中追溯其不同阶段的思想运演、具体阐发和论证逻辑,这是比原理性的表述更为“鲜活”的思想史佐证、评判依据和发展基础。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到“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论据之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呢?我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述,可以对其基本内容作如下概括:

1、“世界历史”不是观念史、思想史和哲学史,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运动。

按照一种“先知”的、预想的方式抽象地理解、把握和阐释人的问题,并且把这种方式运用到历史领域寻找具体说明和佐证,这是典型的德国近代主体性哲学思考世界的路数,可以说作为青年黑格尔主将的鲍威尔、施蒂纳的思想提供了这种世界历史观的范例。按照这种历史观,观念、精神、哲学思想主宰着世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连缀就构成了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历史也就变成了单纯的观念史、思想史和哲学史。这样,历史便成为单纯的先入之见的历史,成为关于精神和观念的说明,而构成这些精神和观念的基础--真实经验的世界历史,却仅仅被利用来赋予这些精神和观念以“形体”、实体。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鲍威尔、施蒂纳这种“编造”历史的方法其实是很幼稚和简单的。只要用现成的哲学范畴(诸如唯实主义、唯心主义和作为两者的统一的绝对否定)来说明和规约人生的各个阶段(诸如儿童、青年和成人),并把这些范畴当作全部历史的基础,挂上各种各样的历史招牌;那么,这些范畴和进一步解释它们的辅助范畴一起,就构成一切历史阶段的内容了。这种历史观把观念统治历史变成目前实际存在着的关系,变成思想家对世界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感叹说:施蒂纳在思辨中陷得多么深啊!①显然,这样所理解和描绘的历史只能是一种“伪”历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