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证实和发展(5)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 作者:庄福龄


(2)立足中国的全球意识

解决中国的发展不仅着眼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且以其宽广的视野回答了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性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问题。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发展与稳定、“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一球两制”等重大国际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和如何解决,都将对当今世界以至人类文明的现状和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一,关于全球问题的把握。马克思早就预言过“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问题,的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依赖与联系大为加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的战略发展与整个时代的发展、世界性主题的解决是同步的,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的。作为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立足于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站在时代发展的最高点深刻地把握了当今世界发展的热点与主题,这就是: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是核心,而发展的重要指数是经济发展。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它的综合国力,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谁在生产力特别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从而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谁在国际关系中就占据有利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就有发言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在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已成为一股时代潮流。经济、科技、文化领域里的竞争,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兴衰的关键。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都力图抢占二十一世纪里科技的制高点。这样,世界各国都要求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是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显然,邓小平透过纷乱复杂的国际问题的表象,深刻地把握住了带有全球性质的关键问题。 

第二,关于国际新秩序。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正在发生最深刻的、历史性的、转折性的变化,世界已进入一个过渡时期。这种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要求每一位政治家必须对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回答。对此,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在多次与国际友人的谈话中提出了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代替原有秩序的建议。并指出,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同时,也应当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今天国际形势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他们着眼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国家生存与发展问题而提出的建立国际政治及经济新秩序的建议,诚如邓小平所说:“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需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准则”②的主张,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两大历史潮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