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基本趋向一致。各国现代化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腾飞。这一点是最大的共同点。现代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准,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因为“现代化”一词的含义本身就说明它不是根据一个国家的标准来评定的。在当代,它是在全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业已经历或正在进行的转变过程。因此,根据一般的定义,现代化基本包括以下内容:国际依存日益加强,非农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对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低向高的转变;持续的经济增长,更加公开的收入分配,各种组织和技能的增生及专门化,政治参与大众化(无论民主与否)以及各级水平上的教育扩展。因此,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指标,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向。
第二,实施方案上存在某些共同点。各国为达到现代化目标,无论是已经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还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须具备走向现代化的条件,诸如人才条件、政治条件、技术条件等。必须有大批能够处于当今新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顶端的高科技人才群,也必须有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高效的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可供利用的资金和物资。从政治上说,还必须保证国家政局的持久稳定。因此,也就必须具有国际合作精神,通过对外开放引进技术、资金,供本国建设所用。
但是,中国除了具备以上现代化一般条件和共性外,又具备自己现代化模式的特殊性。这种模式的特殊性在于:①用当今时代最先进的观念和发展规则规范自己,立足于当代实践,放眼于世界的普遍交往,来分析形势,绘制发展蓝图;②对现代化和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注意到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危机,从而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个文明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方式代替资本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注意到全球发展节奏加快、周期缩短的趋向,从而确立我们的发展要加速度化、跳跃式前进;注意到我国的国情之根本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从而制定了发展的方略是分三步走,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③利用公有制占主体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了原始积累的盲目与浪费;④按“辩证法”办事,科学地处理现代化过程中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等各种矛盾;历史反思与实践反馈相结合,走一步看一步,在修正错误中前进。很显然,这种模式既不同于前苏联、东欧,又与西欧、北美的道路截然不同,同时也不同于当今崛起的亚洲“四小龙”。因此,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世界现代化总图景增添了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