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都浪子》电影就是电影(3)

大都浪子 作者:北京驰


换句话说,他想着法让这些没见过面的客户愿意跟他聊天。等再打过去电话介绍栏目最近在干啥,事情已经成了一半。要是约着见面,事情基本靠谱了。建明卖的不是什么户外大屏,只要些实物给听众发奖互动,或者是几万块几个月的特约播出,相对容易得多。也因此,他大胆地发挥心理学技巧,把电话那端的业余选手引导得五迷三道。建明总和罗敏讲起沙河股骨头医院负责广告的王医生、外地某保健品驻京代表刘总这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转着圈要回扣的故事,严谨的商业行为经他渲染都成了春晚小品。而罗敏听故事时的微笑,则是两人好感的开始。后来建明就离开电台去了一家广告制作公司,再后来就是很俗套的故事了。约会,结婚,买房子。婚后最初几年,两人还经常出门旅行,每周都在郊区转悠,在东直门坐上开往近郊的长途车,随意去个镇子,建明后来经常回忆起当时那种洒脱。随着罗敏的公司迅速扩张,不知何时两人就不再出去了。而就从罗敏忙于工作开始,建明开始像个浪子般游荡,也渐渐成为浪子。 

3

从一开始建明就不看好《新醉拳》这个项目。但作为老板,刘总却认为自己是个创意天才,他在名片上印上创意总监的职位,然后又不经意地透露或者要求下属配合透露来揭示自己的身份,而后又很含蓄地说“哪里哪里,我就是一个搞创意的”。公开情况下建明把这种行为称为低调的高调,私下里他称之为“装二”。一个下岗青年,开了一个酒馆,为了搞活生意,做了一个划拳大赛,因此引来了一群贪财、好酒、想出名的种种猥琐人物。这样的故事如果没有葛优级别的喜剧演员压阵,就会彻底变成闹剧。但老刘的如意算盘是,低成本,而且这个低成本也不想出。他想拉一个土大款出三百万,自己号称出三百万,而后再拉一百万赞助。其中的秘密是,这片子就花三百万拍,然后拍好后的分成以及所有赞助都有自己的一半收入。老刘用这种方法先后运作了几部都市喜剧,剧情胡闹的连《故事会》都不如,但收入却让他买了部C级奔驰,开了这家小有名气的影视公司。老刘自己对这个商业模式很自得,在会上他总是教育员工,“拍电影要自己花钱吗?不用。艺术家就要花商人的钱,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这个传统”。自从建明偶然给老刘讲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供养画家创作后,老刘就把这个段子当成自己博学的象征,时不时提起,甚至真的把它当成自己的原创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拉赞助成了《新醉拳》的第一个任务。而项目成败最重要的基础--剧本,往往先找人凑合写出梗概,再对付着写出文学大纲。老刘说,赢是赢在整体运营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