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的精神》耶路撒冷——宗教之城(29)

城市的精神 作者:(加)贝淡宁


他指的是2008年10月把重要景点——耶路撒冷西部入口的琴弦桥献给上帝的行为。这座桥是世界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的,他用《圣经》作为设计灵感,尤其是《诗篇》150:3,上面写着“要用角声赞美他,鼓瑟、弹琴赞美他。”这座大桥就像朝天的琴,象征了耶路撒冷是人与上帝会面之地。但这座大桥不仅耗费了将近7000万美元(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城市里,这很容易成为引起争议的工程),而且一队本地舞蹈者在敬献仪式上的表演最终激怒了很多世俗人士。这是《华盛顿邮报》对这个事件的描述:

一群年龄在13—16岁的舞者在开幕式前彩排了几个星期。但似乎在仪式开始前几个小时,舞者被告知他们需要新衣服。他们的短袖衫和到脚脖子那么长的白裤子太显眼了。他们舞蹈用的小手鼓和气球“乱七八糟”,据副市长说。所以,姑娘们穿着松散的棕色斗篷上台,虽然夏天很热,还必须戴着黑色羊毛帽子。因为被迫删掉最有象征性的动作,她们几乎没怎么跳舞。该活动的艺术导演雅尼夫·霍夫曼后来对记者说:“她们就像雕像一样站着。”该市占人口大多数的极端正统派犹太人衷心赞许这种做法,世俗的以色列人反应就没有这么热情了。以色列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以色列日报》在第二天的通栏标题是“塔利班来了”。报纸写道:“最后,我们从昨晚举行的仪式中记住的是悲哀和尴尬,一点都不可敬。”雅尔·埃汀格在日报《国土报》上写道,对耶路撒冷不那么虔诚的人来说,昨晚不过是“城市落入极端正统派极端主义者手中的另一个阶段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