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的精神》耶路撒冷——宗教之城(30)

城市的精神 作者:(加)贝淡宁


第11戒:从宗教到仁慈

以色列篮球联盟的管理者打算让拉拉队在中场休息时表演。这让耶路撒冷夏普尔队的球迷感到恼火,他们在姑娘们跳舞时吹口哨表示不满。我总是想,可能是姑娘们半裸的服装让他们感到不自在,后来发现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我问人们为什么感到不高兴时,一个球迷解释说:“因为许多球迷是教徒,联盟管理层应该尊重这一点。你知道,不仅仅如此,耶路撒冷是一个衣着非常谨慎的城市,拉拉队是一种炫耀,我们不是那种城市。”贝淡宁和我去观看了一次比赛,他想起曾阅读过的有关耶路撒冷的故事:罗马的犹太人“儿皇帝”希律王希望给这个城市引进娱乐活动,但“禁欲的”当地人拒绝了,因为身体的纯洁是精神纯洁的隐喻。

正如前面讨论过的,耶路撒冷是精神和文化之城。2008年,有25个公共图书馆为耶路撒冷的公众服务,单单正统派犹太人社区就有8个公共图书馆。在这些正统派社区图书馆中,大部分读者是孩子。平均借阅率是每年31本,远远超过非正统派犹太人光顾的图书馆的16本。使用图书馆的人往往很穷。2008年1月通过的新法案认定图书馆收取会费是违法行为。这致使图书馆会员数目迅速增长,很快就达到了2006年会员数目的两倍之多。

耶路撒冷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那些拥有整体世俗生活方式的人能够生活在耶路撒冷,并接受宗教和信徒或像虔诚信徒那样享受这里的生活吗?我的朋友丹尼认为这个城市是分裂的,所以“每个群体只享受城市的一部分”,但这并不重要。他说:“我们相互不谈话,不交往,他们生活在他们的社区,我们生活在我们的社区。”为了找到反驳他观点的例子,我提到了我们都教过的一个极端正统派学生。他回答说:“是的,他是我们教的几千学生中的一个。”我提到在观看篮球赛时加入的正统派犹太人群体,他回答说:“是的,万人中可能有十个。”但接着我开始思考:这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吗?如白人和黑人不怎么交往的底特律,或者上层阶级和工人阶级很少交往的伦敦。牛津北部的人多长时间会去拜访一次牛津南部呢?

假如一个以完全世俗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人移民到耶路撒冷,假如这个人选择这里不是因为她喜欢它的城市精神,而是因为配偶在这里工作,或因为年迈的父母需要照看,这意味着她必须接受这种精神吗?她必须尊重极端正统派犹太人,尽量不在周六开车上街吗?我的答案是应该如此。我们常常要在生活中做出妥协。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必须尊重耶路撒冷的信仰和宗教精神,因为生活在这个城市也意味着要缄默地接受其精神。在英国出现萨尔曼·拉什迪事件时,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移民到英国的穆斯林要认识到移民行为就意味着他们愿意接受英国的习俗和文化,意味着他们必须学习接受英国没有书报检查制度的现实——即使受到书中内容的侮辱(我心中想的是拉什迪的《撒旦诗篇》)。同样的内容对移居耶路撒冷的世俗民众也适用:他们应该接受和尊重那里的精神。如果我到了沙特阿拉伯的城市去,我等于宣称同意不在公共场合饮酒。定居耶路撒冷等于宣称他接受和尊重这个城市信仰和宗教精神。但那些在这个城市出生,决定过一种完全世俗生活的人,怎么办呢?啊,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我相信如果他的基本权利也得到尊重的话,他必须尊重这个城市的精神,(请参阅我们的绪论,在那里我们比较相信地论证了这一观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