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资金潮》出人意料的经济转型速度(2)

大资金潮 作者:(日)大前研一


然而雷曼事件之后,这种引以为傲的出口景气开始渐渐出现衰退的迹象。这当中虽有全球市场全面降温的因素,但另一个更重要的让中国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试想,如果经济已经发展却一直不给劳动者增加工资,使他们的工资依旧停留在低收入水平的话,劳动者的不满情绪早晚会爆发。因此,中国政府为了缓和这种不满情绪,采取了职工工资每年增加15%的政策。

但带来的结果却是,目前中国的劳务费达到越南的3倍、缅甸约10倍的水平。事到如今,欧洲的企业即使不在中国加工而是在罗马尼亚、土耳其生产,其经济效果也是一样的。已经成为全球出口基地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转型的难题。

没想到的是,中国却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完成了转型。

2008年12月,中国政府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提出了扩大内需的经济方针。承诺将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向公共事业投入4万亿元(相当于52万亿日元)的投资。同时,对国内银行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从之前的信贷紧缩改为鼓励向个人及公司放贷。外需拉动达不到目标,就依靠内需导向来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自2009年1月开始中国经济的景象完全改变了。

结果如何呢?2009年第二季度(4~6月),中国GDP 同比增速为7.9%,几乎完全实现了中国政府既定的目标。

但究其细节却耐人寻味:其出口额与同年前一季度相比下降了30%。中国出口产业对GDP的贡献大概在35%,出口下降30%意味着GDP至少应该减少10%。而GDP不降反而同比增加7.9%,这无疑是靠财政注资、银行鼓励贷款,从而在公共事业、住房及汽车等方面拉动国内居民需求所致。

事实上,中国国内的消费支出也受到内需急速增长的影响,原本对GDP的贡献率大概只占35%(日本为60%),但半年之内就增长了将近20%。转眼之间,中国的汽车销量便一举超过日本和美国,拔得世界头筹;家用电器的销量也飞速增长。

在日本,如果要想改变GDP的构成比例,哪怕只是变动1%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只用了半年时间便让内需所占比例上升了20%,纵观世界历史恐怕也找不出类似的例子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