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马人的故事9:贤君的世纪》育英基金(2)

罗马人的故事9:贤君的世纪 作者:(日)盐野七生


按照罗马时代的惯例,男孩17岁成年,女孩14岁成年。孩子成年后,不需要归还曾经接受过的育英基金,哪怕是分期归还。当时军团兵的月薪是75塞斯特斯。

也许现代的女权主义者会因为对男女不同性别提供资助的金额不同而提出批判,但是在1900年前的古代,能把女孩列入资助范围,已经是一大进步。还有,虽然资助金额有别,但是,把庶出的孩子也列入资助范围,这应该是前所未有的一项举措。但是,基督教只承认在神前宣誓结婚后所生的孩子,那还是罗马时代之后的事。在基督教的国度,允许庶出的孩子继承遗产更是近代的事情。

图拉真提出此项法案,是以培养下一代为目的的。因它的实施而获益的,不仅仅是直接享受该基金资助的本土贫困家庭。

这是因为,第一,由于自己支付的利息是用在自己居住地区的贫困孩子们身上,所以农民们很乐意支付应付的利息。

第二,有利于促进享受到这一法律的地方自治体的崛起。尽管《育英基金法》规定了每人每月的资助金额,但是,没有规定接受该基金资助的人数。由于资金来源是利息收入,因此,不同的地方自治体,资金充裕度不同,有的地方收入相对很少。但是,地方自治体不能根据资金收入的多少,按比例决定资助者人数。显然,通过这条法律,能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得到实惠是皇帝的本意。因此利息收入较少的自治体,通过动员小普林尼这样的富裕大户来尽可能地弥补资金的不足。

就这样,作为个人行为的育英活动和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育英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同时,这条法律也为有效防止意大利本土人口流失起到了作用。不能不说,这也是提出这个立法的图拉真想要的结果。造成所谓国内空洞化的现象,首先就是从人口流失开始的。

在意大利全境,《育英基金法》的受益者究竟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史料留下来,所以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还是知道凡雷亚一地的情况。凡雷亚是一个很小的小镇,位于意大利北部主要城市之一皮亚琴察的近郊。尽管这个镇很小,但是,接受育英基金资助的人据说就有18个男孩和1个女孩。

此外,有些地方根本无法奢望有更多的利息收入,就连耕地稀少的首都罗马也一样。而大都市罗马正因为大,贫困家庭的数量自然相对也多。于是,图拉真对《小麦法》作了修改。《小麦法》规定每月向贫困家庭免费提供约30公斤小麦,他提出这个规定同样适用于贫困家庭的儿童。原来的规定是只有成年公民才有资格领取免费的小麦,图拉真把资格年龄下调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