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容忍历史不完美》序/重构晚清记忆(1)

容忍历史不完美 作者:马勇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也就是说,大清王朝成为历史陈迹已有一百年的时间了。相对于大清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而言,一百年绝对不算短,然而对那段历史,尤其是晚清十年、二十年的历史的研究,我们似乎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得要领。

晚清的历史有些显然被妖魔化了。第一次妖魔化,来自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主义者。他们在甲午战争后发出了政治革新的呼吁,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变革,然而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政治变革在1898年秋天戛然而止。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是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不经审判而被诛杀,确实是清廷之过。人们因此也对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寄予了无限同情。

毫无疑问,康有为、梁启超等政治流亡者某种程度上滥用了人们的政治同情。他们在那些年,捏造了一些政治谣言,其中最重要也是造成后来理解这段历史出现困难的谣言,就是清廷内部不是存在着两种声音,而是存在着两股政治势力,甚至是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他们推崇和拥戴的光绪帝,他被塑造为改革的化身、进步的希望;另一个则是他们竭力反对和抵制的慈禧太后,她被塑造为政治上的守旧者和顽固派的领袖,是近代中国一切罪恶的根源。

显然,康有为、梁启超对晚清历史的某些妖魔化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即便是梁启超也在后来有所反省,认为他的那些表述是激情大于真实,只是一种现实政治的宣传,不能作为历史来看。

然而,由于接续政治改良主义的革命派,同样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清政府,因此他们虽然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刻意渲染清廷内部的两种势力,但是他们接续政治改良主义者对清廷的批判,将清政府作为一个整体,视为近代中国一切罪恶的根源。因而在某些革命党人的眼里,不仅慈禧太后是政治上的顽固派、守旧派,即便那个被改良主义者奉为真理化身的光绪帝,也不过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政治小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