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儿子结婚后要分府,就是离开皇宫,搬到王府居住。明清的王府,明朝主要在外地,个别的在北京;清朝则相反,顺治帝定都北京后,所有王府都在北京,且都在内城以里,能查到的有五十余座,只有一座例外,那就是在城郊之外的理亲王府。
康熙帝晚年有一块心病,就是废太子允礽的安置难题。他在找一个既妥善又安全的安置允礽的地方。
允礽有12子、8女,这一大家子人,长期禁锢在咸安宫,不成体统,也非长久之计。允礽第二子弘皙后封理亲王,孙子永暧后官广州将军、黑龙江将军、盛京将军,永暧四世孙福锟光绪时为体仁阁大学士。当时摆在康熙帝面前的一个难题是,自己生前和身后,如何安置废太子允礽及其一家呢?康熙帝晚年在德胜门以北20公里处,相中了一块宝地,开始为废太子允礽营造府第,也为自己营建一处行宫。这个安排,可以看出,康熙帝作为一位父亲,对自己一手培养的皇二子,是又恨又爱。恨的是他竟然不成器,逼得自己废了他;爱的是这毕竟是自己幼年丧母的儿子,要在有生之年安置好,以免身后皇子相残。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村郑各庄历史遗迹,1949年后郑各庄尚余残迹城墙百余米。1958年北京文物普查时,这里还有土墙垣约五百米;有城南门遗址,并保存南门(正门)汉白玉石匾额一方,楷书“来熏门”。经笔者与该村黄福水、郝玉增、李永宽、蒋国震等先生实地踏查,在郑各庄皇城东南角,有一段城墙残垣的遗迹,有墙基遗存和青灰城砖。城墙外是护城河,现东、南、西三面护城河基本保存。2006年,出土一眼水井,为铜井帮,同民间传说“金井”吻合。清郑各庄行宫与王府的实测和踏查资料,可同档案资料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基本吻合。,现在有城墙遗迹,有护城河遗存,有铜圈(即铜帮)水井,这处大型建筑遗迹,曾经是谁的住所,长期以来,说法纷纭。传说最广的是因为当地有一个村子叫“平西府”,所以人们就说这里曾是清初平西王吴三桂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