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动物精神》第五章 故事:公众行动的参照物(1)

动物精神 作者:(美)乔治·阿克洛夫


人类的心智构造决定了我们在叙述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和动态变化的事件时,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人类之所以产生许多动机,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些故事,这些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并为动机勾勒出蓝本。如果没有这些故事,生活很可能只是“一桩接一桩该死的事情”。这个理论在解释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的信心时也同样适用。成为伟大领导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会编故事。

社会心理学家罗杰·尚克和罗伯特·埃布尔森认为,故事以及讲故事是人类知识的基础。他们认为,人们对于事实要点的记忆,是围绕故事来排列的。那些被记住的事实其实是附加在故事中的。其他事实可能会形成短暂的记忆,但它们的影响往往较弱,而且最终会被遗忘。例如,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孩提时代都只有模糊的记忆,年岁稍长的人对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也记得不太清晰。但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有一个关于那些记忆的故事,这个故事会帮助我们回想起来我们是谁,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如尚克和埃布尔森强调的那样,人类的交谈总是以互相提醒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一个人讲一个故事,就会激发另一个人想起相关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会使第一个人想起另一个故事,如此不断回想提醒,形成很长的反馈序列。我们在讲故事时激起另一个人的反响,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交谈总是会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不停地转变。这看似随机无序,实际上却是一种内在的构思,这种构思对人类知识至关重要。交谈不仅是一种易于被人接受的信息交流方式,而且还能强化我们对相关故事的记忆。我们忘掉的往往是那些我们从未向他人复述过的故事。

人类记忆是围绕故事来组织的,这在那些丧失了部分精神敏感度的老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有时候会退化到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这说明故事有激发人类行为的力量。

人类的思维模式是以故事为基础的,这使我们难以认识到纯粹随机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因为纯粹随机的结果没法与故事融为一体。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中,纳西姆·塔勒布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他讲述了人们因为忽略某些极不重要的事件而犯下严重错误的故事,并用这些故事证明了上述观点。然而,他的书本身却创造性地把随机性变成了一个故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