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书解人》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11)

读书解人 作者:王蒙


义山不同了。“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这是义山诗中少有的“我”字出现。在这首《蝉》里,“我亦举家清”的独善其身的矜持,保护和保持“我”的“清”的意图,毋宁说相对其他众多的同一个诗人的诗作来说是少有地积极的。可惜的是,这种矜持的意图终于淹没在“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与“五更梳欲断,一树碧无情”的哀音乃至丧音里。“一树碧”云云,本来是艳丽的,“无情”二字续绝了,又艳丽又冰冷彻骨,这是李商隐的独特的体验吗?这是李商隐对于人生色调的独特把握吗?当然就又羡慕又眷恋却又绝望哀戚了。能不茫然吗?“梗犹泛”“芜已平”,颇有进取心、颇能肯定人生和入世、至少不无矜持的诗人,显得是怎样地颓丧呀!这里的“我”就是蝉,就是徒劳,就是牢骚和哀怨,哪里拉得开距离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试以此联与谪仙的“弃我去者”句比较,义山是怎样地缠绵和不可解呀!李白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历史上并无李白弄舟江湖的记载,但李白确有这种气质。义山讲了一回鸱鸟 雏江湖扁舟,似乎连自慰的作用也极有限。“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八年之后[1],诗人甚至连因服母丧而身闲也自觉羞辱了。可怜的诗人,你“羞”什么呢?太不够浪漫了啊!

杜甫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与“鸟惊心”是善感的与富有想象力的,“感时”“恨别”,却是历史的与具体的。商隐曰“珠有泪”,曰“春心莫共花争发”,迷茫得多,无边无际得多。历史的具体的痛苦可以得到历史的具体的解脱并转化为快乐,所以老杜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类的句子。迷茫无际的悲哀却是无依无傍无解的。这位诗人又是怎样地不够现实、不够历史和具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