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上)”:《四游记》,其书凡四种,一曰《上洞八仙传》,亦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传言铁拐(姓李名玄)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则别成道,是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大会,归途各履宝物渡海,有龙子爱蓝采和所踏玉版,摄而夺之,遂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请天兵来助,后得观音和解,乃各谢去,而‘天渊迥别天下太平’之候,自此始矣。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又据《东游记传》,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谓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吕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版投水而渡。其余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亦各以纸驴、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终俱得渡海。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脉望馆抄校本《也是园古今杂剧》有《争玉版八仙过海》一剧,即演斯事。
九井 {1}神农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漻水》:“(漻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诞,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迹仿佛存焉。”{2}老子井。《古小说钩沈》辑《小说》:“襄邑县八十里曰濑乡,有老子庙,庙中九井。或云每汲一井,而八井水俱动。”濑乡,即厉乡。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云:“厉乡山,神农生此,老子亦生于此。”{3}昆仑山之九井。《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面有九井,以玉为槛。”《淮南子·墬形训》云:“(昆仑虚)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按“面有九井”,如释为“昆仑山每面有九井”,则不当在九井之数(“旁有九井”亦同)。
九天 {1}谓九重天。《孙子·形篇》:“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淮南子·天文训》云:“天有九重。”《楚辞·天问》云:“圜则九重。”王逸注:“言天圜而九重。”此九天之为九重天也。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疑是银河落九天。”{2}谓中央及四正四隅、九方之天。《楚辞·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王逸注:“九天,东方曰皞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皞’一作‘昊’;‘变’一作‘栾’,一作‘鸾’。”又《吕氏春秋·有始》、《淮南子·天文训》亦有九天之说。九天又称*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