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述提到的两方面的原因,无论在销量还是利润上,Koop公司很难在短期实现爆发式增长。
面对出现的问题,新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两种看法:
一是放弃现有客户,寻找新客户。目前接触的这些国内连锁品牌,对店铺照明需求远未达到Koop公司提供的产品水平。这些客户不是新公司定位的服务对象,如果要提高销量,就需要寻找真正能用得起这些产品的连锁品牌,如国际化的连锁品牌(如本田讴歌在中国的旗舰店、Prada在中国的概念店)。
二是调整产品,更换材料,生产一些价格更适中的照明灯具产品。既然目前很多客户的加盟店需要便宜的产品,就应该生产客户买得起的产品,通过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来提升销量。
经过内部不断地讨论和权衡,从力求稳定过渡的角度出发,公司选择了第二条道路,明确了设计第一、产品第二的观念,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了产品线。光源和电器采购不仅限于飞利浦、欧司朗两家企业,同时引进了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是在光源和电器研发和生产上同样位于全球前三的GE照明,通过批量和战略采购获得了较满意的价格;同时调整渠道,撤掉了经销商这个层级,变成厂家直接与连锁品牌商交易;再次调整公司定位,从“店铺照明系统服务商”转型为“连锁商业照明系统服务商”,扩宽了公司服务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销售规模瓶颈的问题。
而调整带来的并发症不久后也显现出来了:GE的产品虽然有了较满意的价格,但是产生了一定的库存压力,对现金状况不是很好的Koop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砍掉中间商,导致公司与渠道商反目,部分原来由渠道商服务的品牌也在渠道商的利诱之下放弃合作;同时直接面对品牌商供货,需要一定的账期,工程押款与库存成为影响新公司现金流的两大心病;“连锁商业照明系统服务商”的定位较之原来的“店铺服务商”的定位更宽泛,而团队对这个定位的认知和理解还需要时日。由于这次调整,原来相对比较专注的优势可能会有所丧失,而新的领域能否有所收获,董事会是否会给更多的时间,这都是让康总担忧的事情。
《用数字解放营销人》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