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当王阳明的善良遇见刘瑾的邪恶(5)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作者:鹤阑珊


“身心灵”三个字,“身”排在第一位,没有我们“身”这副臭皮囊,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正如王阳明所说,“心”所以发挥良知的作用,首先它必须是一个良好的器官--心脏,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其他都是闲话。

“食色性也。”维持我们活着的第一步就是吃饱肚子,如何吃饱肚子,当然要靠我们在尘世中去奋斗。而在奋斗过程中,为了吃饱肚子,我们就做出很多跟良知背道而驰的事。盗贼肯定有良知,但他深刻明白一件事:如果按照良知的要求去爱别人,不去抢劫别人,他就会被饿死,所以,他就要去抢劫。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身”存在,才有可能去谈下一步。

为了保持“身”的存在,很多人无所不用其极,逐渐地,人的其中一个本能--适应性发挥了作用,遮蔽良知的很多杂物日积月累,很多人心中的那面镜子落满尘埃,再也照射不到外物,或者照射到的外物如哈哈镜呈现的一样,扭曲变形,不是真的外物。

前面谈过,刘瑾生活的皇宫是最邪恶的地方之一,人人必须绞尽脑汁地保住“身”,活下去是刻不容缓并要持之以恒的原动力。在这样邪恶的地方,如果有良知,那必死无疑。当身和心冲突时,人人都会选择先保“身”,暂时把良知放到一边。这是人类的本能,对于“身”“心”而言,都没有错--湿润土壤中生长出玫瑰,而荒芜沙漠里也会长出开花的仙人掌,它们都是花--错的是,当“身”已稳如泰山时,很多人不会擦拭良知的镜子,任由它继续尘埃遍布。在很多邪恶的人心目中,邪恶本身就是泯灭良知,因为那个逼迫他必须要保护好“身”的环境如影随形。

我们可以谴责那些丧失良知的人,但千万别一厢情愿地指望他们能放下屠刀,洗心革面。良知泯灭的人本身就把自己污垢的心灵当成一种心灵模式,这种模式和我们拥有良知的心灵模式毫无差别。你只要静下心来看看历史上和身边的那些良知泯灭的人,就会发现自己意淫“这些人的良心总会受到谴责”是多么的可笑。真正的邪恶,是生活中那些没有良知的人,从来不会对自己的所为愧疚,因为他们选择的心灵方式就是邪恶。

有弟子问王阳明,“为善去恶”是不是可以达到良知?王阳明回答:“你为什么要去恶?只需要为善就可以了。”伟大如王阳明也明白,“邪恶”在人身上无法祛除,因为它和善一样,都是心灵模式的一种。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小人(良知极为差劲的人),他们似乎总是在跟你作对,使你心生怒火,阻碍美好心灵的成长。其实,这个时候,邪恶从别人那里已经潜入你的心灵里使你产生负面的愤怒。这是悲惨的现实,无法改变。你只能如王阳明所说的那样,用心扩展自己的良知,至于“恶”,不用管它,你想管也管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