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一轮经济危机2》重蹈日本覆辙的欧美经济(6)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作者:韩和元


杠杆化,指用借贷来扩大交易收益的手段,按照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意思,就是可以使用更多的信用。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被不少企业和机构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其杠杆化的程度普遍较高。

普遍交易是:某人用自有的1万元人民币,买了一件商品,然后以1.1万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其他人,这时他净赚1000元,也就是10个百分点的收益。应该说,这桩买卖还算不错。但如果用“杠杆”操作,那么,这个有1万元人民币本金的人,就有资格到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再借99万元,于是他手中就有了100万元。那么,他就可以用这笔钱去买100个相同的商品,再以11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其他人。一番交易下来,他还掉99万元的贷款本金和1万元的利息,再除去最初的1万元自有本金,那么,最后他还将净赚9万元。同样的1万元,一个可以赚9万元,一个却只能赚1000元,可见“杠杆”能够将一笔不错的买卖打造成超凡的交易。

随着同类手法的生意越来越多,生意人所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高,他们将会获得的信用也自然越来越多。获得更多信用的结果是,他们可以动用更多的杠杆。炒期货、外汇的人对这种玩法一定不陌生,保证金制度就是一种典型的杠杆化操作。

事实上,华尔街的银行也是这么赚钱的。华尔街的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往往会采用20甚至30倍的杠杆率予以操作。假设华尔街某家银行自身的资产为10亿美元,按照30倍杠杆的标准,这家银行可动用的资金就高达300亿美元。假如其投资收益率(rat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为5%,那么这家银行就可获得15亿美元的投资收益。这笔收益相对于其自身资产而言,是足足150%的暴利。华尔街就是靠这种方法,做了许多大生意,还掉本金后,他们都赚得盘满钵满。

当经济持续繁荣、资本市场亦全面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往往会使人们忽视了它的高风险的存在。一旦经济走向出现转折,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也就开始全面凸显了,其风险性将于短时间内被快速放大。对于那些过度使用杠杆的个人、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超额收益;资产价格下跌,其亏损也会被相应放大,有时甚至超过自有资本,从而导致其迅速破产倒闭。仍以上文的银行为例:当资本市场向坏,投资出现亏损,假定其亏损率同样为5%,那么这家银行的亏损额也将高达15亿美元。可这家银行的自有资本才10亿美元,也就是说,这家银行不仅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还倒欠了5亿美元及因此而产生的高额利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