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亡启示录》毁誉摄政王(4)

清亡启示录:一个王朝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 作者:马勇


大清国所面临的现实危机深深刺激了当家人,所以当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发生后,当各省督抚、王公大臣、中央各部院大臣相继加入施压队伍后,摄政王也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坚守“有计划政治”的信念,特别是在资政院作出加快立宪步伐,建议朝廷尊重民意提前召集国会,组建有责任政府时,摄政王觉得已无话可说,表示既然如此,那就商量一个提前进行的办法。后经会议政务处王大臣会议反复商讨,摄政王于1910年11月4日宣布接受各方面呼吁,将先前九年立宪规划缩短为五年,即于1913年宣统五年召集国会,成立正式责任政府。摄政王强调,现在距离召集正式国会只有两年时间了,全国上下都应该加紧进行各项准备,先将官制厘定,预行组织内阁,编订宪法。

摄政王基于各方面新变化对立宪党人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赢得了国内外欢迎,此后大半年,国内政治氛围有了很大改善,革命党人心灰意冷,革命陷入低谷,看不到希望,他们在黄花岗最后一搏后,或流亡海外,或隐匿国内,国人政治热情已被清廷立宪步伐所吸引,人们坐等君主立宪新时代,革命成了明日黄花。

根据立宪国家的一般情形,进入君主立宪时代的一个标志是成立一个责任政府,然后由这个责任政府分享君主部分治权,负责国会选举等具体事务。按照这个计划,清廷于1911年5月8日宣布第一届责任内阁,这原本是中国人最为高兴的一天,是大清国的新生,想不到弄成了一个大乱,一个两百年的帝国就此结束。

第一届责任内阁的根本问题是摄政王错误援引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中皇权至上,皇权享有任命百官的权力、他人不得无端干预等规定。这些规定是对的,但有两点摄政王忘了,一是现在的小皇帝和摄政王本身没有办法与大行皇帝光绪相比;二是如果摄政王任命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内阁,而不是凭借皇族、贵族血缘关系的内阁,谁又能说这不是皇上的权力呢?

摄政王或许有自己的苦衷,但这个被讥笑为亲贵内阁、皇族内阁的机构,不仅葬送了大清,而且足以表明摄政王对君主立宪有认知,也明白,但好像做不了满洲贵族统治集团的主,无法革自己的命,无法说服满洲贵族遵守分享权力的政治游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