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立宪党人不断提升的政治压力,摄政王从容应对,他认为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对政治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都值得肯定、值得鼓励,但是他提醒各位代表注意当年朝野九年预备共识的前提是国民程度尚未获得适度提升,所以九年预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扩大教育的基础,提高人民的识字率。现在如果强行召集国会,徒增纷扰,除了给民主宪政留下阴影,恐怕很难有什么好的结果。他劝各位代表一定想想当年朝野共识建立不容易,一个“有计划政治”是共识各方都应该遵守的承诺。君主立宪就是要构建一个各方共赢、权力共享的合理体制,现在离成功还很遥远,就因为一个偶发事件改变计划,恐怕并不可取。这是摄政王面对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所作的表示。不过他重申,宪政必立,议院必开,朝廷之所以慎重筹划,以九年为期,就是要根据国情,分清轻重缓急先后之序,届时达成一个值得中国人夸耀的真正的立宪体制。
摄政王拒绝了第一次、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对于立宪党人的想法,还是有所感触,有所感动,当然也有很大震动。摄政王发自内心不愿与臣民为敌,他看到了一年来各地抗捐抗税群体事件此伏彼起,几无一日消停;至于孙文和那些革命党利用秘密结社策动的各种骚乱也很令人头痛,影响着清廷的政治统治。清廷政治统治的基础就是这些立宪党人,现在如果这些统治基础再对统治发出怨言,那不仅是立宪党人的悲哀,而且可能就是大清王朝的末日。所以摄政王在拒绝提前召开国会的同时,并不主张对国会请愿运动进行镇压,反复交代在向请愿代表说明不能提前召开国会的理由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措辞,注意以理服人,注意保护请愿代表的政治热情。
错误援引《钦定宪法大纲》
摄政王对有计划政治的坚持是对的,如果连达成共识的东西都无法坚持,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办成。但是到了1910年准议会机构资政院按部就班准备开院议政的时候,新的外交危机再度引爆,日俄两国在圣彼得堡背着中国签订了类似于瓜分东三省的协议。紧接着,日本又逼迫朝鲜订立合并条约,朝鲜半岛统治权完全归属日本。这两个消息传来,立宪党人极为震惊,国内民众甚至许多先前老成持重的官僚也都有点坐不住了,思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加快立宪步伐这条正途,于是有了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不同于前两次,除了立宪党人为主体,各省督抚、学生、商人等都有不同程度介入,大家都担心中国发生朝鲜那样的亡国事件,这对摄政王构成极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