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贾樟柯》“县城”情结(3)

贾樟柯:FROM 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作者:罗银胜


贾樟柯小时候,整个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贾樟柯后来回忆说,“我是七○年代出生的,上小学时文革刚刚结束,那时物质非常匮乏,我记得童年的记忆多半是饥饿。这种饥饿的感觉对于今天的八○后、九○后一代是不可能体验到的一种极端状态。”他还记得他八、九岁的光景,有一天夜晚,他父亲带着托人从河南捎回来的一袋东西进了家,他关上门,压低声音对家人说:“来,咱们吃花生。”

“汾阳不种花生,我从来没见过花生,又不知道花生是什么。我们一家人在昏暗的灯下吃着花生。当时觉得,花生真好吃。多年以后看到梵高的那幅画《吃土豆的人》,总是会想起我们一家人在灯下吃花生的情景。”当时整个社会的物质供给还比较贫乏,贾樟柯与许多人一样经常挨饿,经常只能吃红薯、土豆之类的东西。那时候有个通病就是胃下垂,就是吃红薯吃太多了吃出来的,以至贾樟柯吃红薯“吃怕了”,后来他在北京看到别人围在烤炉边上吃红薯,就会想到当时的情景,条件反射不愿意再吃红薯。多年过后,贾樟柯仍对年少时的生活记忆犹新:

“在八十年代可以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小时候,整个冬天主要有红薯、土豆和白菜三种食物,四五个月以后才能上蔬菜。这三样东西在我们那儿有多种做法,土豆炖白菜,溜白菜片,拌土豆丝,或者把它们和粉条、豆腐什么的混起来,煨一大锅,那也不是天天能吃到的。冬天每顿饭差不多都是红薯稀饭,后来看见就怕。”

贾樟柯的母亲张瑞英是售货员,有一年,她去广州开交易会,带回了一台彩电。这让贾樟柯感到一切似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人又在改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