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12 世纪早期,浙江省附近出现了一种戏剧形式,被称作“南戏”,即“南方的戏剧”。有迹象表明那时的中国戏剧里有四种类型的主要人物:生(男性角色),旦(女性角色),净(花脸),丑(丑角)。这些人物也是后来的戏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一种重要的综合艺术和娱乐传统即将在宋朝之后的元代出现。
元代的戏剧
西方人通过意大利探险家马可· 波罗的著述了解了元代(1279-1368)。元代的统治者是蒙古族的忽必烈可汗,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发轫于北方草原。
蒙古人虽然默许了一些原来的习俗,但还是大量废除了传统官僚体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措施成为了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动力。早先,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文学知识分子--致力于创作高水准的散文和诗歌,将从事戏剧创作视为自贬身价的行为。随着蒙古人的到来,许多文人学士不再为政府效命,于是靠从事文学和戏剧创作养家糊口。通过这种方式,高雅艺术和大众戏剧传统融汇在一起。在元代,因为多种文化影响的相互混杂,文学和艺术出现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特质。学者认为,元代的戏剧可以与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戏剧和伊丽莎白时的英格兰戏剧相媲美。
杂剧常常被认为是元代戏剧的完美代表。杂剧一般有四个演员,戏中使用大量音乐--一般有四组套曲。比起专门写特定的剧本,剧作家更愿意创作一些适应当时流行曲调节奏和韵脚的剧本文本,这些流行曲调已经为观众所熟知。通常主角在任意一幕都要演唱所有的曲调。不幸的是,没有一首曲子流传下来。
剧作文本的诗歌内容是评价剧作家是否成功的核心要素。因为剧作家的抒情天性,剧作中通常只有几个人物,且避免次要情节和其他复杂的情况。从元代的剧作情况看,剧作家选择的主题从爱情和罗曼史,到宗教和历史,家庭和社会议题,犯罪和诉讼,以及绿林好汉--类似西方的罗宾汉。元代的重要剧作 虽然我们不知道元代剧作的确切数目,但记载显示那个时期有超过500 位剧作家。我们知道题目的剧作有700 余部,其中168 部遗存下来。
《西厢记》是这个时期遗存下来的最著名的剧作,它实际上是一个连本戏,作者王实甫(13 世纪晚期)。这部作品记录了一对恋人--一个年轻英俊的学生和一个来自上等家庭的可爱女孩--历经磨难的故事。它成为了后世直到现在很多模仿者的范本。这个剧本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奇遇和大量优美的诗句。
另一个流传的广受欢迎的剧本是《赵氏孤儿》,它演绎复仇、牺牲和忠贞的故事。《赵氏孤儿》是第一个为西方所知的中国剧本,于1735 年由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改编并译为法文,在法国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