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2.1.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抗战期间(1931-1937)(1)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 作者:高维进


进入 20世纪 30年代,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武装斗争与苏维埃运动日渐发展、农村土地革命日益深入的时候,以上海为中心的文化革命也日益发展,革命的文艺运动也日渐高涨。1930年 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之后,“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也于 1930年 8月在上海成立。1931年 9月通过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中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在电影战线上的斗争纲领和方针。它提出“本联盟目前对中国电影运动实有兼顾的必要”。为使电影为革命斗争服务,需要开辟自己的阵地,“产生电影剧本供给各电影制片厂并动员盟员参加各制片公司活动外,应同时设法筹款自制影片”,特别提出“工厂与农村的电影运动暂时为主观与客观条件所限制……只能够利用‘小型电影’摄取各地工厂与农村相异的状况,映出于各地的工厂与农村之间”。 这里提到的“小型电影”即是新闻片,可看出当时已认识到了新闻片在工厂与农村的作用。最早介入电影界的是阿英,1926年他就和周剑云等组织上海六合影片营业公司。1932年,夏衍、阿英、郑伯奇等在瞿秋白同志支持下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为之编写剧本。1933年春,党的电影小组正式成立,由夏衍、阿英、凌鹤、王尘无、司徒慧敏组成。“电影小组”一进入电影界,就使中国电影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文艺战线只是有思想影响的话,那么可以说到了左联时期就是要实行有组织的领导了。在电影战线上,除夏衍、阿英等参加明星公司外,也有一些左联、剧联的盟员参加电影工作,并团结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于 1933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争取更多的电影工作者参加进来,使电影工作中左翼力量加强,团结人、影响人并摄制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好影片。还成立影评小组评论影片,既促进创作,又影响观众,使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总纲领在电影战线上体现出来,此后对摄制抗日救国为内容的影片起了推动作用。特别提到“小型电影”,其实就是提出对新闻片的重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