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日为内容的影片与《上海之战》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者强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 1月 28日日军进攻上海,爆发了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慨,群众要求抗日,也要求看到电影公司摄制的以抗日为内容的影片。如电影观众向电影制片厂提出“猛醒救国”的劝告,当时《影戏生活》杂志收到过 600多封读者来信,要求影片公司摄制抗日影片。在群众抗日热情的推动下,在左翼电影工作者对电影界的影响以及左翼盟员的参加下,一些大电影厂开始摄制抗日的新闻纪录片。如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十九路军血战抗日 上海战地写真第一集》、《上海之战》(导演程步高、摄影周诗穆、董克毅);联华影片公司(1929年由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四个影片公司联合而成)拍摄有《暴日祸沪记》、《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摄影师黎英、黄绍芬等);天一影片公司有《上海浩劫记》。其他还有一些小的公司也拍摄了一些抗日的影片:如惠民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亚细亚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暨南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战史》、锡藩公司的《中国铁血军战史》等,及时报道了中国部队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情况。
《上海之战》是一部内容较丰富的影片。它记录了 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在闸北一带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情况。影片展现了闸北地区遭日寇飞机轰炸,大火焚烧、房屋倒塌、遍地瓦砾的凄惨景象。同时表现了十九路军抗日将士在巷战中,逐屋战、逐点战,战士的壮烈英勇,以及年青神枪手猎射敌人的机智勇敢,影片还表现了两个英勇的指挥员翁旅长和吴营长,还记录了吴淞口外敌人舰船巡逻以及对吴淞炮台的轰击。影片详细介绍了上海广大群众对爱国抗日战士的慰问和支援,街头讲演、募捐、做棉衣、送慰问袋……爱国的电影工作者到战地及伤兵医院的慰问演出,参加的有田汉、金焰、聂耳、王人美、黎莉莉、吴永刚等人。当战争对峙月余后,3月 20日日本侵略军从浏河登陆,十九路军奉命撤退到昆山、南翔二道防线时,影片又表现十九路军将士防守战线、严阵以待的情景。影片还拍摄了一场争夺石桥的战斗。表现了敌我隔河作战,敌人先占石桥,我军反攻,左右夹击,占桥杀敌,取得一个小胜利。但到 5月底,政府与日军签订上海停战协定,淞沪抗战结束,影片表现了群众抗日热情更为高涨的情景。 拍摄这个影片的导演程步高是著名故事片导演。他也曾拍摄过一些新闻纪录片,如 1924年拍摄了《吴佩孚》、《洛阳风景》等。摄影师周诗穆也是著名故事片摄影师,他拍摄过的新闻纪录片有《孙中山》(生前和死后)、《北伐完成记》、《总理奉安》等。摄影师董克毅也是著名故事片摄影师,后来他又拍摄过纪录片《海京伯大马戏》。为拍摄这部影片,摄制人员多次深入闸北战场,拍摄一些难得的现场材料。又在部队撤至二线后,补拍一场石桥争夺战,使影片实战的战斗气氛更为激烈。影片表现出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意志与决心,表现出中国人民支援军队、军民一条心,因此,影片极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后来,虽然中国和日本政府间签订停战协定,但人民群众的爱国、抗日热情却更为热烈、更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