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经济学与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差别。心理学的目的是寻求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之法,探寻病因。经济学看起来在预防近20年爆发越发频繁的经济危机方面却无能为力。实际上,全球化存在似乎就有经济危机的身影。原因到底何在呢?
与经济学理论不同,心理学理论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因此呈现出很强的现代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心理学领域一直对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进行批判。人们躺在躺椅上与心理医生大谈自己曾经受过的心理创伤或者童年时的性幻想,这样的情景只能在伍迪·艾伦的影片中出现。现在,心理学涉及的领域更广,手段也更多样。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之外,还包括了瑜伽,甚至电子游戏。
马克思与亚当·斯密的较量
当心理学在荣格的推动下摆脱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桎梏之时,经济学理论却止步不前。经济学家们仍生活在亚当·斯密(经典经济学理论之父)的羽翼下。但是亚当·斯密所创立的理论模型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很少有人相信个人的逐利行为会自然导致国家财富的聚集。我们很难发现金融高管们所获得的数十亿美元的红利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到底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两者毫无关联。自1989年乃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民主国家和很多新兴的民主政体都一直奉行甚至笃信市场至上的理论。没有人对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力量提出质疑,尽管它引发了收入的巨大差距、社会不公、滥用职权和诈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现在,绝大多数政客都在努力劝说西方民众消费,哪怕是负债。原因很简单,除此之外,这些人实在想不出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实际上自柏林墙倒塌以来,世界的经济模式越发单一。当世界面临亚当·斯密后最伟大的经济变革——全球化之时,西方仍然在受新自由主义的束缚。
就金融监管而言,西方国家并没有采取一种更灵活、更适合的方式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相反,西方国家一直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资本主义经济丑闻频发。在过去的20年中,没有人真正潜心研究经济学理论,也没有人试图进行理论创新,甚至没有人对现有的体制提出质疑。为什么所谓的对共产主义的胜利会让我们昏了头,让我们认为西方危机四伏的经济体系完美无缺?答案就在于新自由主义貌似赢得了冷战,每个人都认为它是一劳永逸的。然而,就在此时,根据福山的理论,经济学理论来到了历史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