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道路》第三章 狄更斯在深圳(5)

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 作者:(意)洛丽塔·纳波利奥尼


流动劳动力革命

在毛泽东逝世之后,邓小平执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打破经济增长的僵局。农村改革打响了中国改革的第一枪。之前,农民生产的所有农产品都要以固定的价格上交给国家,但是现在农民可以保留一部分自产农产品自己销售。这一改革虽然只是很小的一步,但是却是以私有财产为导向的第一步。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很有成效。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也丰富了居民在市场上的选择。也正是在这一时刻,劳动力的流动性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农民们被允许在小城市间流动以售卖自产的农产品。很快,他们在自己所居住的村庄外工作也变成了可能。对于那些出生在农村的人来说,很多机会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可以选择成为外来工(农民工)。正如一个从农村出来打工的农民工所说:

为什么我要选择在家里游手好闲地无所事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成为外来工。我并不想在农村生活。虽然我无法选择我的出身,但是我可以选择离开。

这种人口的流动改变了中国文化,正如几个世纪前《圈地法》改变了英国的文化一样。这一变化也恢复了中国的古老传统。那个工人接着说道:

中国所有王朝的建立者实际上都曾经是“盲流”。毛主席自己就是一个大“盲流”。当毛主席第一次离开湖南来到北京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陈独秀和杨开慧的父亲都是著名的教授。当时,他们每个月可以赚几百大洋,而毛主席连一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最后,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挣八块大洋。每个人都把毛主席当成土包子,嘲笑他的湖南口音。但是最后,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

1978年,邓小平在深圳创立了经济特区,以吸引外资。当时在深圳,公有制经济也占据绝对的地位,执行的也是中国的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特区的创立,深圳为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留下了一片空间,也为国外的企业家提供了足够的利益,吸引其前来投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霍瓦内克指出:“在深圳,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市场。市场主导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政府。正是这种经济模式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而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工人却是来自于中国农村。这也是中国人口流动的最初表现,但是这一显著的变化并没有产生经济的不平衡,因为人口的流入是渐进式的。可以说,整个改革开放都是渐进式进行的。邓小平坚信任何形式的休克疗法对整个国家都是有害的。事实也证明邓小平的判断是正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