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道路》第六章 超越长城(5)

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 作者:(意)洛丽塔·纳波利奥尼


实际上,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所有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政党都奉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为圭臬。很快,苏联的经验成为对马克思主义官方的解读与实践。这种误解在冷战时期不断强化。当苏联解体使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显得一文不值时,实际上苏联并没有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

与苏联不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遵循了马克思对经济的论述。在中国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本源与发展。实际上,马克思的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资本主义体系弊端的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涉及为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包括两个方面: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社会的消失。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观点只是一种设想、一个轮廓,并没有具体的阐述。马克思首先且主要是一个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穷其一生的时间都在观察他所生活的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只有少部分的时间花在政治理论的探究上,而其政治思想实际上也是其经济分析的结晶。实际上,马克思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行动与柏拉图相争,马克思对世界未来的设想只是一个粗浅的轮廓,并不存在政客们所期待的那种具体的论述。

与马克思相比,列宁和斯大林截然不同,他们只是政治家。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并试图根据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解对俄国进行改造。这样,他们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布尔什维克的马克思主义来描绘俄国的蓝图。列宁并不是一个哲学家,斯大林更不是,这是世人公认的。所以就不难理解,对他们来说,对世界发展的大事进行思考是多么困难,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缺乏世界性的视角。

实际上,毛泽东也并不理解苏联模式。尽管中国和苏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是农业大国,但是两国人民截然不同。因此,中国的领导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选取了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也就是革命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并随后在中国将其变成了现实。当我们在中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共产主义的政权也是一种专政,正如资本主义政权一样。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专政是大多数人的专政,而非少数精英的专政。当中国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时候,资本主义的政治——精英专政却不在其学习范畴之内。

在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专政”这个词。马克思用这个词描绘资本主义的演进,并认为专政只存在于剥削体系内。就此而言,生产手段掌握在人民手中,生产活动也归人民所有。然而,政府在此过程中都必须深入其中,因为剥削仍然存在。

将利润从资本家的手中夺回来并不意味着要摧毁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虽然工人阶级掌握一切时的收入状况的确要比从资本家手中讨一些残羹冷炙更加平等,但是事实的确如此。然而,在这一阶段缺少的不是工资的平等,而是提供平等机会的体系。在新自由主义体系中选择的自由正是个人激励的核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