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策略在2010年下半年得到了最好的说明:当“维基解密”开始披露其所掌握的美国国务院密电时,为了保护该组织免受美国国务院的报复,维基解密及其支持者将材料用一种加密的保险档格式拷贝,这其中可能包含了许多破坏性数据,然后把它上传到了遍布整个互联网的几千个服务器上。即便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法律许可(实际上是没有的),美国国务院也无法对这么多来源进行封锁。与此同时,另外一个自称“匿名者”的独立松散组织对许多公司的网站进行了DDOS攻击,在短时间内使得贝宝和万事达等公司的网站无法登录。该组织是由“维基解密”支持者组成的,之所以要发动这些攻击,是因为这些公司此前与“维基解密”划清了界限。
“维基解密”和“匿名者”这两个组织都利用了互联网的特性——冗余性和公开性。正是这些特性曾保护互联网免受前苏联导弹攻击的威胁;虽然这是互联网最初的发明动机,但是现在这个危险已经过时了。40年之后的今天,黑客们的非常规攻击手段(至少从美国政府角度来看)正是利用了最初的设计,利用了互联网预防常规攻击的特性。在攻击的过程中,攻击组织证明了自身的高度恢复力:为了阻止“维基解密”和“匿名者”的攻击,美国政府只能关闭互联网本身,但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多伊尔指出,人类免疫系统中还有一个非常类似的现象。“想一想困扰现代人的那些疾病吧:肥胖、糖尿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这些疾病是人类身体的一些关键控制过程的恶性表现——像脂肪沉积、胰岛素抗性控制、组织再生和一些经常为我们所忽略的简单炎症。人类进化出这些控制过程,目的在于满足我们从事狩猎生活的祖先的需要,他们必须在长时间不吃东西的情况下储存能量,在满足肌肉能量消耗的同时,维持大脑中的葡萄糖水平。这样的生物学过程保证了我们祖先的健康,但在充斥高卡路里垃圾食品的今天,这些基础系统却恰恰被利用来加速疾病的产生和身体的羸弱。
为避免这种被劫持的情况,互联网工程师为路由器添加了复杂的软件过滤器,分析进出的数据包,在发现情况时能够做出预警。上到中央骨干网络,下到个人手提电脑,企业和个人在网络的每一层都安装了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又为此增加了诸多额外的功能,以确保网络在面临此类冲击时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为系统添加大量分布式智能和冗余性,这种集体行为能够抵御预料之内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是个成功之举。但即使这样,潜在的脆弱性也没有被消除。它只是被推迟了,会在未来某个不可预见的地方再次萌发。可能更糟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杀毒软件、防火墙等补偿系统的复杂性会不断膨胀,直至自身也成为脆弱性的源头,所有此类系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曾有过一封重要的邮件被认为是垃圾邮件而被过滤器误删,那么你对此应当再清楚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