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恢复力》银行家也要学习的生态学(1)

恢复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你该如何应对? 作者:(美)安德鲁·佐利


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像渔场这样的地方借鉴了金融管理的相关概念。其实这种学习是双向的。新一代经济学家和金融家也开始借鉴生态系统中的种种经验,希望能够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恢复力。这种从其他学科中借鉴的重要认识促进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的形成,专家们称之为生态金融学。

你不妨先设想一下牙买加珊瑚礁崩溃和最近全球金融危机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吧。海胆的大量死亡是珊瑚礁系统崩塌的导火索,在金融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危机导火索——雷曼兄弟公司于2008年9月中旬根据《破产法》第十一章申请破产,涉及的金额超过6 000亿美金。考虑到全球经济每年涉及70万亿美金,这宗破产案并不能算太大。全球金融系统在过去10年里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波澜却岿然不动,不论是网络泡沫的破裂,石油价格的疯狂上涨还是中东的历次战争,金融体系都没有遭到系统性的破坏,这就像是加勒比海的珊瑚礁在艾伦飓风之后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是美国政府最终决定让雷曼倒掉,这导致了金融市场恐惧的蔓延,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整个全球资本市场陷于停滞。有关这个案例我们将在本书后文中详细说明。

如果探究金融市场灾难性崩溃的原因,我们会看到金融市场里一些让人恐惧的结构性改变,这就如同过去几十年牙买加珊瑚礁上的生物多样性不断被侵蚀。不论是人体还是互联网,一旦脆弱性真正暴露出来,金融市场原来好像具有的优势一下子被新的挑战利用,这是所有稳健却脆弱的系统的共性。这种脆弱性可能来源于系统的结构,系统对于风险管理的具体方式,系统的反馈机制,系统的透明度,或者系统的产品创新。

2008年,发现加利福尼亚沙丁鱼群突然灭绝原因的生态学家乔治·杉原,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银行家要学习的生态学》的文章。杉原与文章的合作者生态学家西蒙·莱文和罗伯特·梅通过研究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借鉴生态系统的经验,为金融市场提供一种宏观的整体管理方式。金融市场就像是一片密植的林场,人们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往往选择让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脆弱性。金融市场和林场的相同之处还在于,两者都采用了类似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渔场里,人们对于某一种水产品采用最大可持续捕捞量的模型,而在银行界的惯例是对某一家银行进行风险分析,但是由于只把注意力放在一家银行上,该银行跟整个金融系统密切联系而潜藏的系统性风险往往被忽略。更糟的是,在计算整体风险的时候,金融企业往往只是将各项单独的风险累加(直到今天它们还是这样),这意味着虽然它们对于每一笔交易都进行风险评估,但是对于整体风险它们仅满足于将所有风险加总。用这种模型评估风险,金融系统看上去要比实际情况安全得多;但是金融体系本质是非线性的,各种问题一旦出现就有可能加倍恶化:就像海洋生态系统一样,一方面出问题,会极大地恶化其他各个方面的问题,从而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

杉原说:“人们一般不把经济问题当作是一个需要全局思考的问题。投资银行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它们关注某一家公司的风险管理,但是却忽略了从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难度更大,花费也更高。其实公司的风险控制人员应该实时监控各家公司之间密切联系的资产负债表,但是公司高层却没有对风控人员提出这些要求。人们忽视了交易对方违约的可能性,忽视了金融市场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这种大意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年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