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是德语“Wirtschafstring”的简写,意为“圈子”,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在1929年股灾之后,全球贸易都急剧恶化——1930年贸易量下降了20%,1931年下降了29%,1932年又下降了32%。失业人数达到了3 000万。许多人看起来非常保险的财富一夜之间烟消云散,看上去坚如磐石的银行也一夜之间崩塌,许多股票损失了近90%的市值。
跟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瑞士被拖进危机的时间较晚,但是它从危机中恢复的速度也比较慢。1934年,当美国和德国都开始出现微弱的经济复苏信号时,瑞士仍然受到经济危机的折磨。破产数目再破新高,贸易和旅游业都遭受重创。瑞士的铁路公司SBB(瑞士联邦铁路)全年赤字甚至高过整个国家联邦赤字的两倍。失业不是特例而是成为了常态:1934年,平均每一个工作机会就有73个正式求职者。
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16名商人决定要为他们自己找一条出路。所有这些商人,甚至连他们的客户,都被他们各自的银行告知,他们已没有任何信用额度。而如果不能够从银行获得信贷,他们的生意就将徘徊于破产的边缘。于是,他们决定创设另一套货币系统,对正式货币进行补充。
这一创举的成果就是WIR,这是一套互助信贷系统。WIR的债务可以用物物交换的方式由WIR网络中其他成员偿还,当然也可以用瑞士法郎这样的国家货币偿付。这套系统的规模渐渐扩大,覆盖了全国1/4的公司和业务。今天,WIR已经成为一套生机勃勃的以物易物体系,是瑞士官方货币的重要补充,受到广泛认可。
宏观经济学家詹姆斯·斯托德特对WIR系统中超过6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研究,他的结论是,一旦出现经济衰退,WIR这种非正式货币的交易量就会大幅增加,从而缓冲失业率增加、消费疲软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经济重新繁荣,各个行业也逐渐回升,这种非正式货币的使用量就会相应地下降。过去,人们认为瑞士经济的成功应该归因于这个国家务实和精明的国民性。斯托德特的研究则为瑞士传奇般稳定和坚韧的经济提供了另一种难以想象的证据:原来成功也要归功于这种自发的反经济周期的小型另类货币系统。
可以说WIR发挥的功能和贝尔伍德研究中蝙蝠鱼的功能别无二致——都是一个潜伏着的,但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应急系统,当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激活。列塔尔是一位替代货币制度的倡导者,他认为在美国和欧盟地区应该有更多的、在商户之间流通的WIR。“当前,在全球经济网络中流通的物质是钱,而且现在人们已经习惯钱是某种垄断的单一物质(比如钱是从银行借来的,是要偿付利息的)。这就类似于在一个跟地球一样的行星上,整个生态系统只允许存在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这种单一的生态系统被官方维持下去。生物多样性被铲除,不合时宜的‘竞争者’被消灭,给出的理由是只有消灭多样性才能维持系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