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斯米茨的说法,他的努力是能够推广的:他相信这种三圈的生态林能够以各种规模在各地推广,只要当地降雨超过750毫升,海拔不超过200米,桄榔树就能存活。斯米茨设想,要是能够在整个印度尼西亚建立无数个永恒的森林,甚至在整个热带建立无数个永恒的森林,那该有多好!因为只是桄榔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能够支持这种三圈的生态林的发展。斯米茨说:“规模化不是我们的敌人,只有错误的规模化才是我们的敌人。”
斯米茨脑海中的永恒的森林是一个非常野心勃勃的项目:这个项目把人类、其他各种动物和生态系统当作3个平等的项目参与者。但是目前的实施阶段还只是一个初见成效的模型。需要克服的各种问题非常多,克服起来非常困难。
首先,斯米茨要面对那些强调保护现有森林的环保主义者的阻力,这些人认为重建雨林太贵了,对于募集善款也缺乏号召力。好在斯米茨是一个兵来将挡的实用主义者;他亲眼目睹了婆罗洲大规模毁林开荒的过程,他知道再不行动就晚了。借用本书开头的比喻,现在车已经开到了悬崖的边缘。但是斯米茨认为,如果永恒的森林项目能够见效,就能够为整个系统提供缓冲,一方面提供可再生能源,一方面恢复森林的植被,同时给当地的达雅克人提供更多机会,也保护了黑猩猩,就好像是帮它们打开了安全着陆的降落伞。
也有一些批评意见指出,他做的这些工作并没有公布相关的科学研究数据,相关领域的一些专家对项目的效果产生了质疑。但是斯米茨是一个有着传教士般热忱的人,同时常常感到时不我待,所以他没把这些批评当回事。
但是其他一些批评就没有那么容易置之不理了。如果斯米茨和他的永恒的森林项目想要成功的话,他就必须在极其复杂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把握平衡,充分动员本地社区积极参与,在项目真正结出硕果之前的几年时间里,通过调动资源的方式让项目能够持续下去,对于这样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项目,挫折和反复不可避免,所以斯米茨还必须有办法维持项目持续往前的动能。要应对这些挑战,斯米茨时常感到自己分身乏术,有时候又发现自己需要兼任多个角色:商人、活动家、科学家、社会领袖,同时还要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有时候这些角色是相互冲突的。斯米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大家公认他是一个干起活来忘乎所以的独行侠,而且他的所有构想都是关在房里自己想出来的,是中央计划的结果,这跟韦斯特描述的相互影响的创新相反。永恒的森林计划要想成功,需要一群同样卖力、同样有能力的成员和支持者将这个项目变成现实,并将这个成功不断复制。这需要斯米茨拥有一种特别的领导力,我们会在本书的第八章详细讨论。
最后,虽然说永恒的森林是一个充满野心的设想,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就算构想达成也不意味着一切都功德圆满。就算构想变成现实,一些已经被破坏的平衡是不可能恢复的,项目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和睦关系在未来也有可能会变坏。我们只能说,项目的成功恢复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让我们有信心面对未来不可预估的新挫折。在这个项目中,斯米茨和达雅克人的目标不是给每一个问题都找到一个答案,而是去建立一个系统,不管未来出现什么问题,系统都能够提供一个对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