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劳力更要劳心,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陶行知
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源头活水”,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
教育与生活本该是一体的,一旦教育与生活分了家,这样的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是鲜活的、灵动的,看重动手、动脑,“在劳力上劳心”的内化或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看重一个个冷冰冰的标准答案。孩子读书是学习,做家务、购物、交往也是学习,尽管这项学习没有评定分数,也没有考级升学的压力,但是却切切实实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宋神宗元丰二年,大文豪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贬谪黄州担当团练副使。这是一个闲差使,这使得苏轼能够有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作文,说古论今。
有一天,与长子苏迈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如“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对这些说法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苏迈想找其他书举证,苏轼阻止了他,“不用找了。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看来,石钟山这个问题,还必须实地考察求实才能解决呢!”从这时起,这个问题就一直挂在苏轼父子俩的心中。
五年后,苏迈出任饶州德兴县县尉,苏轼送他到湖口,顺便带着苏迈一起考察石钟山,以解心中之惑。白天的时候选出些石头敲打,没有得出结论。当天晚上,月光明亮,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答案。
寻到一个地方,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噌吰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