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新闻媒体上报道:某校学生因承受不了过重的学习负担而自杀身亡;某学生不堪考试成绩下降而离家出走;某学生因为受到老师批评而自杀……
根据2008年《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15~34岁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位居第一。上海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杀心理行为问题,并且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的上升而增长。研究报告还显示,24.39%的孩子曾有过 “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23%。
这些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住失败与挫折的考验是造成惨剧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是什么造成孩子承受能力如此差呢?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遭受挫折的经验对挫折的承受力有很大影响。一个从小受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以后能更快地适应环境,对紧张状态时的反应有较大的灵活性,遭受挫折刺激时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小。
世间没有所谓的常胜将军,也没有所谓的天才。虽然有的孩子有些超常的天赋,但并非事事顺利。一生事事都顺利、事事都成功的人是没有的,可以说失败贯穿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通常我们感受不到失败,是因为我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失败看得习以为常了。
把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平凡的人及成功人士做比较时就会发现,可能他们在年龄、能力、社会背景、国籍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有一点他们是截然不同的,那就是他们对遭遇失败的反应。那些失败的人跌倒时就爬不起来了,只会躺在那儿没完没了地痛哭或抱怨;平凡的人的反应往往是跪在地上,避免再次受打击;但成功的人的反应跟他们都不一样,他跌倒时会马上爬起来,拍去身上的尘土,同时也会汲取这个宝贵的经验并且立即向前冲。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办法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时不要太刻意地为孩子排除可能遭遇的困难。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的空间和机会。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家长不要直接替他解决问题,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当孩子拥有足够丰富的抗挫折经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