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气之清浊各有体—中日古代文论与美学中的“气”(5)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日本人在文献中较早使用“气”,见于日本最古老的典籍、日本文学之祖《古事记》(朝臣万安侣编纂)。《古事记序》开篇用汉语写道:“臣安万安侣言:夫混元既凝,氣象未效,无名无为,谁知其形?然乾坤初分,参神作造化之首,阴阳斯开,二灵为群品之祖。”这几句话所使用的语言及其天地开辟、阴阳乾坤的观念,都是从中国传来的。所谓“混元”,就是混沌原始;所谓乾坤,就是天地,而“氣象”一词,在汉语中是“氣”的一个衍生词,在唐宋时代的哲学与文论中运用较多,为“氣之象”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日本文献与文学作品中,“氣”字极少作为一个独立的名词概念加以使用,而更多地使用“氣”字词组。例如,以上引用的《古事记序》中没有单独使用“氣”,而是使用“氣象”,从而将“氣”这个日本人初次接触的抽象概念予以具象化了。与《古事记》同时代出现并完全用汉语写成的《日本书纪》中,也多处使用了“氣”字,如卷二十二有“天有赤氣”一语,但《日本书纪》中的“氣”的使用也不独立,使用最多的相关词有“神氣”、“疫氣”、“胆氣”等。在此后的日本语言文学与其他文献中,情形也大体如此。

总体看来,《古事记》、《日本书纪》时代的日本人对“気”与其说是理性地加以理解(他们尚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不如说是情绪地感知与感受,由此明显带上了许多神秘化、情绪化的、不可琢磨乃至恐怖的色彩。例如以上所例举的“赤氣”,就是指一种不祥之气。“疫氣”、“胆氣”就更不言而喻了。到了平安王朝时期的物语文学的代表作品《源氏物语》中,日本人对“氣”的理解仍然基本如此。日本学者赤塚行雄研究在其《气的构造》一书中,对《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文学中使用的“氣”(け)字做了一些探究与分析。从他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源氏物语》中的人物对身体以外的一些超自然、超感官的存在,包括“霊”、“魄”、“鬼”、“怪”、“疾”、“异”等“物”(もの),普遍具有一种不可把握的神秘乃至恐惧感。正是由于这些“物”的不可思议性,日本人常常将它们都读作“け”(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