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浪游之歌:走路的历史》时速三英里的思维(7)

浪游之歌 作者:(美)丽贝卡·索尔尼


卢梭从来没有找到一个真心愿意和他从事这种徒步旅游的人。撇开分担开销,他也从未解释为何需要伴侣一同从事这趟旅游。但每有机会,他就会继续走路。他还在别处如此宣示:“我只有在徒步旅行的时刻,才想得这么多,活得如此鲜活,体验如此丰富,能尽情地做回自己。走路似乎有什么魔力,可以刺激和活化思想。当我停留在一处时,几乎不能思考;我的身体必须保持活动,心灵才能启动。乡村的景致、一幅接一幅的愉悦景观、开阔的空间、良好的胃口,以及我从走路中锻炼出来的健康,旅店里轻松的气氛,没有任何让我觉得倚赖的东西,没有一件东西让我联想起我当前的处境--这种种都使我的灵魂获得释放,使我的思绪变得大胆而恣意,使我能自由地结合和拣选思想,没有恐惧与局限。”当然,他所形容的是一种理想的走路--即一个健康人,在愉悦而安全的环境中所从事的旅行。就是这种步行,被他无数传人引为一种富足的表示,能和自然结合,自由自在,而且有助于操守。

卢梭将行走描写成一种简约的运动与沉思方式。在这期间,他正着手于几篇论文,晚餐后便单独前往布洛涅森林散步,“思考手边准备撰述的主题,直到晚上才回家。”这是引自《忏悔录》中的一段文字。《忏悔录》直到卢梭去世后才出版。一七六二年他的书在巴黎和日内瓦遭焚,被放逐后他便开始浪迹天涯。不过在《忏悔录》完稿前,他的读者便已将他和林间徒步联想在一起了。一七六四年当詹姆士·鲍斯韦尔前往瑞士纳沙泰尔附近拜访他所景仰的卢梭时,曾写道:“为准备这项伟大的会晤,我只身往外走去,沉吟地漫步在鲁斯河畔,河水潺流于群山环抱的山谷。山头有些怪石嶙峋,有些闪烁着皑皑白雪。”鲍斯韦尔当年二十四岁,和卢梭一样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当时便已知道走路、独处、野外是卢梭所标榜的,所以刻意在拜访前先进行一番心灵洗礼,就像传统晤面时,先打点门面一样。

在卢梭论著中,独处的意义是暧昧的。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他将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们描述为友善的森林独居者。但在其他比较个人化的作品中,他经常言及独处并非一种理想状态,而是面临背叛与失望时获得慰藉与庇护之所。其实,在许多文章中,他总辗转探索人是否该和其他同类产生联系,以及如何产生联系。他个性敏感,近乎偏执;他相当坚持自己反传统、唱反调的观念和行为,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因此对其他人的批判往往反应过度。根据现在普遍的分析,卢梭的文章其实是在散播他的个人经验,他对人类由单纯和恩宠之境坠落的描述,主要反映他离开瑞士后单纯、安定生活的事实,或由童年的纯真闯入国外置身贵族与知识阶层的不安。不管这种分析正确与否,由于卢梭的著作影响力极深,迄今仍少有人能完全摆脱他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