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浪游之歌:走路的历史》时速三英里的思维(9)

浪游之歌 作者:(美)丽贝卡·索尔尼


哲学性走路文学起始于卢梭,因为他是最初少数认为详细记录自己运思情况有价值的人之一。如果他是个激进者,那么他最激进的行为便是对私人性和隐秘性重新赋予价值,就此而言,走路、独处和荒野都提供了最有利的情况。如果他启发了革命,包括想象力和文化的革命,以及政治革命,那么那些革命对他而言都是必要的,那都是为了除去个人自由生活的障碍。他所有才智和最有力的辩论都发挥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一书中所描绘的心灵与生活状态中了。

他在两次行走中,回忆起他最珍视的乡间宁静。在著名的第五次行走中,他描述他在比尔湖圣皮埃尔岛所寻获的快乐。他在被批判、逐出莫提尔斯后,投奔到那座岛。莫提尔斯在纳沙泰尔附近,是鲍斯韦尔曾造访他之处。“这种极大的满足在哪里可以寻获?”他自问,接着便形容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在这生活中,他除了研究植物与划船外什么也不做。那是一种卢梭式的宁静王国,拥有不需劳动的特权,但却没有贵族隐居地的世故与社交面。第十次行走是对类似乡居快乐的讴歌,那是他十几岁时和他的赞助人与情人刘易斯·德·华伦夫人共度的一段岁月。那是他终于找到取代圣皮埃尔岛之处的阿蒙农维拉庄园后所撰述的。他七十五岁去世,留下了第十次行走的残稿。阿蒙农维拉庄园的主人吉拉丁侯爵将卢梭葬在一处遍植白杨树的小岛上,后来该处亦成为众多多情人士前来吊唁的朝圣之处。该处还印有旅游指南,不但指示访客如何经由花园前往墓地,还指示访客应如何感受。卢梭的个人反叛俨然已经成了大众文化。

边走边想

索伦·克尔凯郭尔是另一位对走路和思想有许多论点的哲学家。他选择城市--哥本哈根--作为他走路与研究人类主题的地点,不过他也比较过他的都市游走与乡间研究植物之旅的不同:他所搜集的标本是人类。他比卢梭晚生一百年,出生在另一个新教城市,但他的生活在某些方面和卢梭迥然不同:他对自己所设立的严苛苦行标准迥异于卢梭的自我放纵,他始终居住于出生地,始终和家人在一起,而且终其一生都信仰他的宗教,虽然他和上述信守的一切都有所龃龉。在其他方面,包括社交上的孤立、文学与哲学的丰富创作,以及焦躁的自我意识,则和卢梭极为相像。克尔凯郭尔的父亲是个富有而虔诚的商人,他几乎一生都靠父亲的遗产,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他在一篇以笔名发表的回忆性文章中,叙及他的父亲为了不让他出去,经常和他在房间内走来走去,他将房间内的世界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他能看到该世界煽起的一切内容。当他长大后,他父亲让他融入以下这样一个世界:“以往史诗性质的描绘,现在成了戏剧。他俩彼此对话。如果走在熟悉的路径上,他们会对望,确保不致有所遗漏;如果踏入一个约翰陌生的领域,他便自行创造,而他父亲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发挥到极致,利用每一个童稚的幻想作为戏剧的素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