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门槛上的民国》第一章 无法和谐的开始(5)

门槛上的民国 作者:金满楼


汉阳失守、革命军士气陷入低潮,黄兴主言放弃武昌、退走南京之际,又是张振武坚辞批驳,以示反对。张振武认为,武昌和汉阳有大河相隔,北洋军要想攻下并非易事;就算能攻下,也为其他各地革命赢得了宝贵时间。至于黄兴所谓南下攻取南京,他认为不过是洪秀全般的结局,并无可取之处。为稳固军心,张振武发言时甚至以佩刀砍地,眦裂发指:“武昌为兵事重地,倘不死守,则东南摇动,望风披靡,大敌当前,有敢言弃武昌者,斩!”所言直指革命党第二号人物黄兴。

在不可放弃武昌的理由中,张振武特别强调了一点:如放弃武昌不守而南京未下,“吾鄂人士,天下无容身之地也!”会后,张振武不顾自己有伤在身而奋起驰马举旗,并沿街高呼:“汉阳不守,乃我战略撤退,武昌万无一失!”此举颇令民心安定。

之后,北洋军炮轰武昌,炮弹一度落入军务处并炸死炸伤卫队三十余人,一颗流弹甚至落在了会议桌旁,与会人等均吓得面如土色,唯张振武坦然笑道:“可移至楼下,照常办公,不必惊恐!”而此刻,黎元洪已逃出武昌城外,正处出奔葛店的途中。得闻黎氏如此动作,张振武曾言辞愤慨:“黎某如此畏缩,不如乘此另举贤能!”

从一开始,张振武对黎元洪就没有好感。武昌起义后,黎元洪再三推辞都督一职,张振武愤而直言:“这次革命,虽将武昌全城占领,而清朝大吏潜逃一空,未杀一个以壮声威,未免太过宽容。如今黎元洪既然不肯赞成革命,又不受同志抬举,不如将黎斩首示众,以扬革命军声威,使一班忠于异族的清臣为之胆落,岂不是好?”

如此“恶语”,传到黎元洪的耳中,黎元洪对张振武自也有一番衔恨在心。日积月累,彼此间嫌怨日深,面和心不和,已是军政府中公开的秘密。即便二人均在场的公开场合,张振武也对这位“床底下拉出来的大都督”颇为藐视,并曾当众斥责黎元洪:“要不是我们把你拉出来,你哪里有今天?”

张振武的跋扈和嚣张,程度绝不亚于孙武。譬如,革命之后他便私组卫队,并亲自配发一色短枪,他走到哪里,卫队就跟到哪里,即使去见黎元洪也不例外。身为都督的黎元洪心里虽然恼怒,但慑于张振武的“枪杆子”,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敢怒而不敢言。

汉阳之役后,张振武奉命前往上海购买枪枝、弹药与服装,其间与黎元洪、孙武等人屡起冲突。黎元洪曾在给张振武的复电中称,张振武所购枪支多为不能使用的废枪,之后要购买枪炮子弹的话,必须运到湖北实验后才能付款。电文大意,实指张振武虚糜公款。张振武接电后,不思愧疚,反倒勃然大怒,竟将在上海待运的枪械分出一半给烟台革命军,而其中的款项明细又未交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