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此问题上一开始就陷于被动地位而不得不有所缓和,如孙中山在《复章太炎函》中说,定都一事,“可俟将来国民会议之。”黄兴也在《复庄蕴宽李书城书》中说,“国都问题当由国会解决,临时政府为暂行统治权之机关。”
从以上表态来看,孙、黄虽有所退让并称由国民会议解决,但仍旧企图造成先定都南京的事实(只是他们所说的“国民会议”究竟谓何?)。
兵变后,袁世凯不再同专使团会面,却不时派人将各地变乱的电报送来,其用意不言自明。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蔡元培等人也觉得局势悲观,他们向南京发去一电,称:内变既起,外人干涉之象既现,无政府之状态,其害不可终日;培等会议数次,全体一致谓不能不牺牲我等此来之目的,以全垂危之大局。
不管袁世凯有无唆使这次兵变,但兵变使局势变得对他有利却是事实。所谓“高手过招,高下立现”,当时南方革命党在政治权术和经验上远不如袁世凯来得老到;在政治、经济、军事的资源上,他们也远不如北洋势力。如此情势,孙中山、黄兴等人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专使团的建议,放弃之前的主张。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外交大楼(前清外务部公署)中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日,前清的旧官僚们按前朝惯例,向新总统排班谒贺;南方专使蔡元培等人,本应按南京之命行监督之责,但此刻也不得不杂列其中,鞠躬相庆。
如此结局,岂不让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