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还将改革的矛头直接指向作为统治民族的鲜卑人,实行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严格的自上而下的汉化政策。孝文帝下令禁止官员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一律改为汉语。由于具体实施上存在一定难度,又作了一些调整,以30岁为界,凡30岁以下官员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语,30岁以上的暂不强求。要求鲜卑人必须改穿汉式服装,将鲜卑复姓改为汉族单姓。孝文帝还积极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并且以身作则,娶李冲的女儿为夫人,又把汉族大姓卢敏、崔宗伯、郑羲、王琼的女儿纳入后宫为妃,还给他的弟弟们各娶了个汉族妻子。
孝文帝还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籍贯,死后葬于洛阳北边的邙山,不得北迁。想用这种方法彻底断绝鲜卑贵族回归故土的念头,使之死心塌地地学习汉文化。
为了与魏晋以来十分盛行的门阀制度接轨,孝文帝还依据鲜卑贵族在北魏政权创立以后的任官情况,制定族姓,分别门第,给予鲜卑权贵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与汉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及陇西李氏相同的地位。
孝文帝推行的改革,缓和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快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使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至北魏分裂前,在籍人口超过2500万人,足以证明北魏对黄河流域经济的恢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无疑加速了鲜卑人的汉化进程,在鲜卑人融入汉族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融入汉文化之中,宇文、慕容、独孤等鲜卑姓氏,也演变为纯粹的汉姓。北魏以后,中原地区的汉人即使从血统上讲,也与此前的汉人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了,向前追溯历代祖先的话,没有哪个汉人可以保证其列祖列宗中没有一点其他民族的成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早已指出,盛唐王朝的皇室李家,尽管自认是先秦思想家老子即李耳的后代,因而大力提倡道教,但事实上,他们即使不是出自鲜卑人,也肯定包含鲜卑人的血统,跟李耳反倒不存在血缘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