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邻的东北边缘。门巴族也是一个跨国民族,有大量门巴族居住在印度。在中国的门巴族人口约为9000人。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同时也讲仓洛语和藏语,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与藏族是水乳交融的民族,在与藏族的长期共居后,其服饰等生活习俗与藏族接近。
门巴族的食物以大米、玉米、荞麦、鸡爪谷为主。大米吃法与汉族基本相同,玉米和鸡爪谷则做成糊粥,也吃糌粑、面饼、奶渣,喜欢以辣椒作为佐餐,尤爱吃的是在青石板上烙的荞麦饼。肉类以牦牛、黄牛肉居多,也食猪肉和羊肉及猎获的野生动物,食用方法习惯于炖或制成肉干。蔬菜主要有南瓜、黄瓜、白菜、西红柿、洋白菜等。门巴族人的食具多是用木制的碗或竹制的碗,炊具多用石锅。门巴族人嗜烟、酒,也喝酥油茶,与藏族相似。
门巴族的房屋多半是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三层小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以石块、木板或竹篱筑墙,屋顶为人字形,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墨脱地区的门巴族人所有建筑门都朝东,因为他们认为太阳出来就照进家门,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门巴族的婚姻独具特色,盛行恋爱自由,多为一夫一妻制,成婚仪式颇具戏剧性。婚礼前,新郎一方要带几竹筒酒上路迎亲,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进屋后,新郎家要摆酒肉和油饼款待客人,届时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难新郎家,以考验男方的诚意。新郎家要献哈达、陪话,不断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满意后,才能开怀畅饮。这种现象称为“娘舅闹婚”,是一种古老的舅权遗风相沿成俗,不过舅舅一般不会阻止男女的婚姻,这种蛮横而又诙谐的表演,反倒为欢乐的婚礼增添了几分情趣。富裕一些的人家婚礼往往持续三四天,这对于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来说,也是互相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门巴族在父系血缘亲属中不能婚配,普遍认为姑舅表婚为最好。1951年以前,门巴族还有一妻多夫、姐妹共夫等原始群婚残余。除本民族外,还和藏族、珞巴族、汉族通婚。门巴族家庭中,男女地位平等。有的家庭女子掌握经济大权,地位甚至高于男子,男娶女的家庭占大多数,但男到女家上门入赘的也不少。入赘男子在女家地位并无贵贱之分,在家庭中同样享受平等权利,并可继承财产,如同岳家亲子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