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篇
宗教救世无异于缘木求鱼
在地球上的各种宗教之中,并非每种宗教都是那么充满血腥气味,许多宗教教义中充满着和平主义的人文气息,如中国的道教、儒教、印度之佛教均属于此类。
不过,遗憾的是,和平主义宗教的命运却往往是悲惨的。其下场无非两个:
其一,因其教义远离悲惨的人生曲高和寡而落得个被边缘化的命运。曾经于1568年创建伦敦皇家证券交易所的英国金融家格雷欣提出一个著名的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法则。该法则指出,在金融货币流通领域中,实际价值比较高的良币必被实际价值比较低的劣币所排挤掉。这个法则同样实用于宗教领域,即和平主义的宗教终将被暴力主义的宗教所取代。在那些咄咄逼人的野蛮主义宗教的排挤之下,那些真正作为“被压迫者叹息”的病病怏怏的宗教越来越没有市场,这些沉默的宗教越来越被边缘化。许多宗教沦为只有在送死者进入天堂的葬礼上才能有些用处的“葬礼宗教”,相反那些鼓吹暴力、野性十足的宗教却大行其道,不可一世。
其二,这类宗教要想求得生存,就必须变种为其他形式的宗教。佛教在逐渐失去其阵地的同时,却因被加以野蛮的改造,不得不打上日本神道教的浓厚色彩。于是乎,“极平和的佛教到了日本以后,顺应着封建时代的人心,也变成了一个‘强性的宗教’。或者是为宗派打仗,或者是为拥护一派的护法大名打仗,僧侣的本身都带着‘萨木来’的臭味。佛教爱人爱物无抵抗的精神,在日本封建时代一变而为牺牲的争斗精神。把‘罗汉道’杀内贼的工夫用在杀外敌的上面,也就和武士道没有冲突。”①
英国哲学家休谟在其《自然宗教对话录》中指出,历来各种宗教的教义,本质上都是违反理性、违反自然的东西。只要是宗教,它的本质总归是如此。宗教所施于人类的影响,不仅是善恶相间,不容易判断其有多少益处,而且总的说来是一种恶劣的影响。②
世界越往前走,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多。面对更多恐惧的人类,只能是越来越指望在宗教中寻找归宿,但人类的宗教化与和平主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类在加速走向死亡的末日,宗教越来越成为一种鼓吹自相残杀的“死亡哲学”。宗教与经济一样,作为塑造世界历史的核心力量之一,也越来越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塑造成为一个人间地狱。
宗教的本质,是隐藏在人类灵魂深处那种迷信自我而否定他者的最原始的本能与情感的系统化和神圣化。每个宗教派别打出的招牌都无非是拯救人类,而其实际的效果并非如此。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把宗教看成是什么“促使人性趋于完美的力量”,实在是一种儿童的幻想。指望用宗教这把电熨斗来烫平人类心灵的仇恨,无异于指望通过抛洒汽油来消灭火灾一样,完全是一种缘木求鱼般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