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遏制政策开始实施的时期,美国处在其全球相对经济实力的顶峰。前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产出实际上增长了2/3 ,当时大约占到全世界总产出的1/3 ,是其竞争对手苏联的3 倍。虽然仅占全世界人口的6% ,美国却生产出全世界总电力的几近一半,持有大约相同百分比的货币化的黄金和银行储备金。美国的公司控制了世界大约3/5 的石油储备总量。他们主宰了国际汽车市场。难怪杜鲁门不无夸张地作此声明:“我们是经济世界的巨人。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未来经济关系的模式取决于我们。世界正在看着我们的脸色。选择权在我们手中。”
这个“选择权“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而又新奇的形式。美国开始着力于通过关贸总协定下的多边谈判以持续推动降低国际贸易壁垒。阻碍国际资本流动的壁垒并未给予优先考虑;美国认为恢复到大萧条前的固定汇率体系为佳,尽管美元本位已取代了先前的金本位。由此产生了两个新的国际机构对全世界的金融体系进行管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美国“霸权”的实质在于,当涉及贷款和授予援助时(无论是用于发展用途还是用于军事用途),美国的盟友将获得优惠待遇。美国同其最富有的盟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如此巨大,致使在美国经济规模下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款项数额(见图3),对援助接受国来说却是相当可观的。1946 年到1952 年,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总额几近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 ,而其中马歇尔援助计划约占一半。后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包括困难重重的那几年里,这个数字跌至1% 以下,尽管约翰·F·肯尼迪曾誓言:“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承担怎样的重担(并且)遭遇何种困苦……都要确保自由及自由的胜利。”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军事开支,经历了对德国和日本全面胜利直接导致的大幅军费削减之后,1948 年后,这些军事开支开始急剧攀升,从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 达到1953 年的14% 的峰值,现金开销增加了5 倍多。
这其中的部分开销当然是由于原子弹储备的增加:1947 年美国仅拥有14 枚原子弹,但是到了1950 年,这个数字几乎上升到了300 ,到1952 年为止则超过了800 。美国常规部队的开支所占比重较小,但是仍呈巨大增长的态势。1948 年到1952 年,美国军队的人力增加了2.5 倍,战后最高数字达到340 万。即使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军备力量仍旧维持在20 世纪40 年代后期的水平上。直到1973 年,美国国防预算仍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6% ,军队人数总计220 万。其中有不到一半的军队派驻在由海外的新、老基地形成的防务体系中,有些是美国直接控制的领土,而绝大多数军队驻扎在有独立主权的美国盟国土地上。1967 年美国在64 个国家派驻服役人员:19 个在拉丁美洲,13 个在欧洲,11 个在非洲,11 个在近东和南亚,10 个在东亚。美国与不少于48 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盟约,从英国和联邦德国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土耳其和伊朗到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从越南南方和韩国到中国台湾和日本。这就是美国被称为一个“受人邀请的帝国”的原因。但惊人的是,美国竟然接受了如此多的邀请。一项估计表明,1946 年到1965 年间,美国在168 个单独场合中进行了武装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