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糕
在仲秋节,韩国人吃一种叫“松片”的米糕,松片为前述童谣题目——“半月牙”形。每逢节日,韩国人喜欢吃用米(大米或糯米)做成的米糕。春节吃米糕条汤,仲秋节吃松片,婚丧嫁娶时做各种米糕分给亲朋好友吃,平时小吃则喜欢做辣炒米糕条[1]。韩国人喜欢吃米糕,但向外国人介绍米糕却非易事。如果向西洋人介绍米糕是“rice cake”,很容易让他们联想到西洋“蛋糕”所具有的甜味,但大部分西洋人亲口尝到米糕后,对不甜而清淡的口味往往大失所望。而且,对于韩国人比较喜欢的筋道口感,西洋人也不太习惯。相比较而言,对于韩国人来说,中国的月饼比较接近西式蛋糕。
我在香港生活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与韩国式米糕相似的食品。据说中国大陆有与韩国式米糕相似的粘糕(年糕),但由于大陆其他小吃非常丰富,所以粘糕不像在韩国那样受欢迎。类似韩国米糕的食品在日本也很容易看到。“饼”的日语训读[2]是“Mo-Jji”,意思是(粘)米糕。日本人也像韩国人那样,在新年吃一种叫做“雑煮”的日本式米糕条汤。因此可以说,与中国有所不同,韩国与日本的米糕文化更为普遍。
正如前述童谣《半月牙》的歌词,韩国的儿童都相信,月亮里有一棵桂花树,旁边还有一只小白兔。中国儿童用汉语唱同样的歌,也相信月亮里有小白兔。这是因为嫦娥奔月的著名传说。传说中,嫦娥因背叛丈夫(射落9个太阳的神射手羿)受罚奔月,后来变成蟾蜍。人们也许认为这种结局过于残酷,于是又有另外一种传说,即她变成月亮女神,与“舂不老草的白兔”共同生活在月亮上。月亮表面随处可见的凹陷足迹,有可能令人联想到蟾蜍,但古代中国人怎么会想到帮助嫦娥并舂不老草的白兔呢?我至今尚未找到正确答案。有趣的是,生活在地球另一面——拉丁美洲的古代阿兹台克人(Aztec),也曾相信月亮里面有白兔。这种偶然性确实令人惊讶,有人甚至说,观察月亮一段时间,可以隐约看见白兔的轮廓,因此这也许并非太偶然。
在韩国的传说中,没有神射手羿或其妻嫦娥等人物,也没有小白兔如何登上月亮的故事。无论是否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韩国和日本都有小白兔生活在月亮里的传说。那么,月亮里的小白兔在做什么呢?在舂东西。具体在舂什么?中国的嫦娥传说中,小白兔帮助嫦娥用药房的小木臼舂长生不老草。韩国和日本没有嫦娥传说,但有米糕文化,所以其中的小白兔用大石臼舂米糕。
[1]在本书《炒糕研究所与炸酱面博物馆》一文中,对此解释得更为详细。
[2]关于训读,在本书《外来语和固有语》一文中解释得更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