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节日与月亮有关,节日里有吃米糕的习俗,而韩国人在节日赏月时,相信生活在月亮里的兔子在舂节日食用的米糕,不是很自然的事吗?另外,中国最早传说月亮里有兔子,但中国人认为兔子在舂长生不老草,显然兔子与节日食用的东西无关。根据传说,中国人最初做月饼,是为了在里面隐藏密信。后来,由于月饼外观呈圆形,酷似十五的月亮,所以称为月饼。因月饼之名与月亮有关,所以成为中国人在中秋节食用的点心。
自古以来,韩国从邻邦——文化大国中国学到许多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可以在两国的文化中找出许多共同点。但是,正如我们从舂米糕的白兔所看到的,韩国把从中国学来的东西,改变或发展为适合于自身的情况,这似乎成为文化的一个属性。几年前,韩国江陵市的端午祭经过申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此,许多中国人表现出极大愤慨,认为韩国抢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日本人前不久刚开始喜欢吃韩国的辣泡白菜(Kim-Chi),制作出同样的所谓日本式辣泡白菜,然后以“Ki-Mu-Chi”之名主张辣泡白菜是日本发明的,恐怕没有一个韩国人不感到愤慨。然而,江陵市的端午祭与其发源地中国的端午节之间[1],并非Kim-Chi和Ki-Mu-Chi般的微小差别,而是像松片与月饼一样相差甚大。
某一文化传统传播给其他民族后,由于风俗习惯不同,会以多样且丰富的形式得到改变和进化。正如韩国的童谣《半月牙》传到中国后,变成中国的童谣《小白船》,中国舂不老草的白兔传到韩国后,成为舂米糕的白兔,不同的文化经过碰撞和交流,会变得更加多样、更为丰富。
我初次到香港时,韩国全国上下的话题是“国际化、世界化”。我在最为国际化的城市香港生活后,感到国际化就应该是对别国的文化更为开放。这种开放、接受及包容的能力,最终会成为使自身的文化更为丰富的力量。这是我在香港获得的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一定要向一些韩国人提出的忠告。这些人大部分都以为,所谓世界化或国际化,就是单向地把韩国的文化介绍给别国乃至全世界。
[1]在本书《为江陵端午祭辩解》一文中,对此解释得更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