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慧廉同时代、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当年要起行时,也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选择中国。他的回答是:中国是非基督教国家中最文明的一个。只要中国人皈依了基督教,他们就可以帮助将福音④[1]传到不发达的国家去。⑤[2]
当时已是十九世纪后半叶,相对于中国的封闭,经历过工业革命的西方世界正显现出全球化的特征。⑥[3] 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后,西方到东方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由英国人发明的一种叫“金本位”的金融制度,也在1870年前后覆盖了世界货币交易的三分之二。法、美、德、俄、意、日等经济大国都相继在十九世纪后半叶搭上了这趟时代列车。⑦[4]
从十九到二十世纪,有超过二十万名来自英语国家的青年人,①[5] 带着《圣经》及上帝的使命,前往世界各地传播福音。李提摩太、苏慧廉是其中之一,他们充满理想,如他的同伴,亦如他的祖国。
1882年(光绪八年)9月13日,星期三,二十一岁的苏慧廉搭乘大英轮船公司(P&O)的“尼扎姆”(Nizam)号蒸汽邮轮由格雷夫森德(Gravesend)离开英国,前往远东。②[6] 就在那一周的周日晚上,苏慧廉在不伦瑞克偕我公会教会(Brunswick Free Church) 做了他在家乡的最后一次布道,他以《马可福音》16章15节那句代表“大使命”的话为题——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③[7]
[1]④福音(Gospel),《圣经》中原意为“天国来的好消息”。
[2]⑤苏慧廉:《李提摩太在中国》,关志远、关志英、何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2页。
[3]⑥Dana Robert认为,基督教的宣教运动是第一个全球化运动。详见吴梓明等:《边际的共融——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7页。
[4]⑦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中认为,世界经济史上1870年正是全球化的开始之年。
[5]①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香港:更新资源有限公司,2002),第343页。
[6]②苏慧廉坐“尼扎姆”号到科伦坡后,转换“伦巴第”号蒸汽船抵达上海。
[7]③The 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es Magazine (1882): 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