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
苏路熙在《中国纪行》 一书中这样写道:
一天夜阑人静的时候,他合上书本,为了消遣,他翻了翻手头边的一本杂志。这本杂志上说正在招募一个年轻人去温州接替另一个年轻人。苏慧廉这时突然感到“自己就是那一个人”。 ①[1]
当时是1881年夏天,英国偕我公会②[2]派驻温州的唯一一位传教士李华庆刚刚去世。
“温州失去了唯一的传教士之后,差会(Missions)只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寻找另一个。1881年春季的时候,笔者曾被利兹和布拉德福德(Bradford)教区提名为牧师候选人。不过,在随即召开的年度会议上,通过了当年不招收新牧师的决议——那也是唯一的一年。这消息好比晴天霹雳,他只能静静地求学以待来年。现在寻求接替李华庆牧师人选的工作以呼吁信的形式展开,上面用委婉的措辞表示很少有人能比前任更优秀。”苏慧廉1906年离开温州时,写下这段当年赴华的因缘。③[3]
苏慧廉相信这是上帝在呼召他,与差会无关,他于是跪下来祷告:“主,我愿意去,但除了中国,除了中国!”
为什么除了中国?“因为传教士居然到世界上最现实的民族面前出售一个纯粹的理论,这个理论不能给他们带来现世的利益。”苏慧廉后来这样解释。④[4]
在一百三十多年前的英国人眼里,中国是片太过陌生的土地。
大约二十五年以前,有一位能干的牧师,被称为“神学博士”,因为他多年前曾荣获这一学位,当他听到我要去中国,就连忙劝我不要去,如果我一定要当传教士,那就去日本,因为比起“肮脏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相处令人愉快得多了。①[5]
苏慧廉尽管报了名,但他还在幻想,如果报名不被接纳,那他就可以不去中国。他知道还有个志愿者也在竞争这个职位,这是他内心的一线希望。但苏慧廉最后还是被选中了,他终于无路可逃。
尽管这并非我的本愿,但这是命运的安排。从那一天起,我就没有为接受这一命运而后悔过。②[6]
苏慧廉后来写的回忆录,写到这段经历时,引用了《圣经》中的一句话:“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③[7]他有意将“选择”这个词从被动时态改为主动,表明了自己那时的态度。
[1]①苏路熙:《乐往中国》,吴慧译(温州:自印本,2007),第112 页。
[2]②偕我公会(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简称 UMFC)创立于1857年,由原从循道会(Wealeyan Methodist Church)分裂出来的两个团体循惠社(Wealeyan Methodist Association)和循改派(Wealeyan Reformers)合并而成。1864年开始进入中国传教,主要传教地为浙江的宁波、温州。1907年与同宗派的圣道会(Methodist New Connexion)、美道会(Bible Christians)合并,称“圣道公会”(United Methodist Church,简称UMC);1932年又与同宗派的循道会、循原会(Primitive Methodist Church)合并,改称循道公会(The Methodist Church)。
[3]③?W.E.Soothill, "Our Mission in China,"The Missionary Echo(1906) :131.
[4]④苏慧廉:《拓荒布道》,吴慧译(温州:自印本,2007),第346页。
[5]①苏慧廉:《晚清温州纪事》,张永苏、李新德译(宁波:宁波出版社,2011),第2页。
[6]②W.E.Soothill, "Our Mission in China," The Missionary Echo (1906): 131.
[7]③语出《马太福音》22:14,原文是Many are th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 ,苏慧廉改为Many are the called, but few ——choose.